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灯高挂花枝俏。
翩翩姑娘游街市,殷殷小伙追逐闹。
万和宫里灯最多,不夜村中尽欢笑。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临西人虽然也过元宵节,但不习惯吃元宵。北方人还是那句俗话“好吃不过饺子”。临西元宵节那天还是吃饺子。百姓认为,十五没过,这个年还就不算过完,所以十五还是按过年的风俗来。一般还是早晨熬菜,中午吃饺子,晚上就是观灯了。
相传元宵节是从汉文帝开始的,他下令京城三天不禁宵,人们可以自由上街娱乐。那时就有灯火观赏,文帝还要出宫与民同乐。汉武帝时过得更加盛大。也有说观灯是从汉明帝开始的,多了一些宗教色彩。因为蔡愔从印度求佛归来,称印度摩揭陀国每逢一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就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节放灯就由宫廷流传到民间,传到全国。
以前村里有能耐的人会扎各种各样的灯,外面用红布或红纸做成,里面用木条或禾杆支撑,有方的,有圆的,有各类动物形状的,比如十二生肖灯,如果今年为牛年,牛就扎的又大又显眼。灯里面放的是蜡烛,到十五的晚上挂在自家大门上,大街上就形成一个天上人间的灯街。也有各家寻求定做的,过年时挂在自家门口图个喜庆。孩子们会街上看热闹,灯的各种图案,让人产生出无穷的想象。大闺女小媳妇到街上指指点点,小小子们三个一堆,五个一伙地寻找开心。做灯人为自己的手艺得到大家的赞许而高兴,大家也赞叹做灯人的匠心独运。
现在这种扎灯的手艺人少了,很多人都买现成的灯笼,当然大家还是喜欢火红的颜色。里面也不再是蜡烛,而是换上了灯泡,挂在街门或大街上彻夜不灭。万和宫建起之后,节日期间里面张灯结彩,成了村民游转的好去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