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是端午,汨罗江畔屈原若。
报国有志难施展,宁做水鬼眠鱼腹。
大江南北包粽子,临西却把饺子煮。
五月初五民间俗称端午节,虽然屈原去世已经两千三百年,但人们还没有忘记这位爱国主义诗人,并通过各种形式来纪念他。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纵观中国起伏跌宕的历史,真正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非屈原莫属。
临西百姓没有忘记这天,他们以这种形式纪念他,家家户户像过年一样包饺子。也许有人问:这一天不是应该吃粽子吗?为什么还是吃水饺?
需要说明的是:水饺在北方农村有着特殊的分量,像春节这样重大节日才上桌的,包饺子是村民对这个节日的重视。水饺煮在锅里,需要捞上来才能吃,那就寓意着打捞。据说当屈原投江以后,当地百姓为了防止鱼龙吃他的身体,向江里投放各类食品,后衍变成扔粽子。汨罗江地区还有为屈原招魂和赛龙舟的习俗。一个寓意是保护死去的屈原,一个寓意是为了打捞屈原让他复活。从某种纪念意义来讲,后一个习俗一点也次于前一个习俗。因为习俗表示百姓一种心意。如果非要像数学求导一样较真,非要拿出现代科学的解释,那历史上的传说一切都不值得推敲,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山再高是可测量的,海再大也是可称重的,而百姓的心事永远无法衡量,这就是历史人物传说的寓意。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当时秦国最强,大有吞并六国之势。作为三闾大夫的屈原,很为楚国的命运担忧,希望富国强兵抵御外侵。然而他受到小人暗算,在朝堂上受到奸佞贼臣的排挤,并遭受流放的惩罚。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不到施展,只能听任国家的衰落。当听说楚国都城郢已被秦军占领时,他悲愤交加,抱起石头跳入了汨罗江。屈原是一位热爱祖国的诗人,因为不愿意让这样的人死,所以就用各种方式纪念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