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
编辑
戏曲宗教
戏曲
龟峰是弋阳腔的发源地。弋阳腔是南宋末年流传于江西
老人峰
老人峰
弋阳龟峰地区的南戏与当地方言土语以及地域民俗相融合、“辗转改益”滋生出的一种全新的地方腔调,因发源地而得名“弋阳腔”。其显著特色是“一唱众和”,以打击乐和丝、竹、弦、管等乐器配乐伴奏,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方温柔敦厚之雅韵,又兼北方慷慨激昂之气质。
据《南词叙录》所载,由于弋阳腔在声腔方面不断与各地民歌、山歌、小调及道教音乐相结合,因而使它极具生命力,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当时流行弋阳腔的地区,除江西本区域外,还有北京、湖南、福建、广东等10多个省市,弋阳腔剧目发展到100多种,曲牌400多个。弋阳腔产生后的500多年里,在全国衍生出一个庞大奇丽的高腔体系,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弋阳腔也被称为是中国高腔戏曲的鼻祖,被誉为中国四大声腔之首[11] 。
宗教
在历史上龟峰是佛、道、儒三教会集之地,佛、道、儒三教在这里
龟峰景区内湖——蓝色的水
龟峰景区内湖——蓝色的水
交融。龟峰有以南岩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游览区,有名刹瑞相寺,唐宋时期佛雕40余座,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龟峰同时又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龟峰还遗存著名的道教遗址葛仙观。儒教在龟峰同样受到遵从,著名的儒教建筑遗址有儒学叠山书院[10] 。
轶闻趣事
蒋介石与龟峰
民国三十年(1941),8月的一天上午,龟峰寺僧人正在佛前做早
云雾中的龟峰景区
云雾中的龟峰景区
课,微微钟鸣声在龟峰山谷隐隐回响,突然两个商人模样的中年陌生人来到龟峰,探头探脑搜索着什么,举动十分神秘。这两人在龟峰内转了一圈后来到龟峰寺,他们告诉方丈,下午有客人来龟峰,要方丈做好迎客准备。并警告说:不可走漏消息。果然不错,这位特殊的游客正是国民党第一号政治人物蒋介石。方丈作导游,陪蒋介石登山观景。他们从桂花园出发,沿石阶山路首先登上振衣台。振有台石桌上已摆下丰盛的茶点和古雅的茶具,火红的木炭炉上放着一把泥壶煮茶。方丈献名茶“龟峰茶”,蒋介石品尝后称赞味道纯正,不亚于杭州龙井。“龟峰茶”已有数百年历史,相传是龟峰寺僧人自己培育起来的一种优良品种,只有客人才能品到这种茶,至今老人峰下还有十几株“龟峰茶”。茶后,蒋介石与陪同他一道来的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等人继续往上攀登。他们穿过“一线天”又入“四声谷”,蒋说:“北平有个回音壁,龟峰有四声谷,很有意思。”在三十六峰楼上,蒋环视四周奇妙的群峰,似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心情十分高兴。直到日落黄昏,蒋介石等人才下山离开龟峰。临别时,蒋说下次有机会,他还要来龟峰看看。蒋介石怎么会突然有此游兴呢?原来他是来江西视察抗战防务工作的,是顾祝同等几位高级官员说龟峰奇秀,天下绝有,机会难得,促成蒋介石来龟峰一游的。但亦有另外一说,说蒋介石召集了南方几位高级将领,为了避人眼目,借游览之名,而悄悄地在龟峰三十六峰楼上开了一个秘密的军事会议[12] 。
遗址遗迹
圭峰寺位于圭峰景观中心。唐乾宁间(894-895),僧人茂蟾肇基础始建灵胜寺。南唐吏部尚书徐铉舍宅扩建,宋咸平、景德间(998-1004),真宗赐名“瑞相寺”;南宋宰相陈康伯奏请朝廷,改名“显亲崇福寺”;高宗时又改名圭峰寺。明洪武间里人舒贵卿筹资增建香院。今圮。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招隐庵又名尼姑洞。位于灵芝峰北的半山腰上。以岩洞为庵,有狭小的石阶可登。洞内有石床、石臼等石具。洞壁上刻的“招隐庵”三个字,是清乾隆年间彭卿所书。洞外有连云蹬的题词石刻。相传南宋末年,附近有一民女,父母强迫她出嫁,她矢志不从,毅然离家逃婚,潜入此洞落发为尼。
振衣台位于龟峰西北面,锦屏峰脚下。台为一不规则的长方形石墩,长10米,宽3米,面积约30平方米。台面置有石桌石凳,外围有栏杆。台内侧紧贴万丈青岩。台上视野开阔,台内侧,壁刻甚多。
将军楼位于四声谷附近。民国组年(1935),国民党某部师长赵观涛,在四声谷附近建一座两层楼房的别墅。房为石木结构。内有寝室、更衣室、浴室、警卫室、客厅,室外有阳台。登上阳台,可一览诸峰。抗日战争爆发,将军离去,房无人住,门破窗塌。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整修。
圭峰寨位于一线天附近。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罗大江、忠王李秀成先后率领部队入驻弋阳,在圭峰“一线天”附近垒石筑城,与清军激战数次。现存城墙遗址。后人称之为“圭峰寨”。
摩崖石刻共计200余条,自中唐至今,历代名人在龟峰留下题咏、书法石刻甚多,大部分在“振衣台”至“一线天”一带,形成石刻长廊。振衣台石刻,在振衣台内侧石壁上。自中唐以来,历代均有题刻。书法有篆、隶、楷、行、草诸体,刻艺精湛,风格殊异。除振衣台、招隐庵题刻较多外,各景点还有龟峰、四声谷、一线天、渊默雷声、摩尼洞天、别有洞天、天然三叠、阮啸等字体较大的石刻[6] [8]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