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二中是一所有着95年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和辉煌办学成绩的知名中学。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二中人用满腔热血和辛勤汗水创造了学校优秀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的二中在昨日的成绩之上谋发展,在昨日的辉煌之上求进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天的昆二中人在回顾中展望,在反思中前进,在奋发中成长,依靠改革创新,依靠充实内涵,不断超越自我,继续光大品牌。
目前,学校设初中7至9年级,共42个教学班,在读学生人数2290名。在编教职工161人(在岗160人),其中管理岗位(校级、中层干部)18人,教辅工勤岗位16人,教师岗位143人。党总支、校长室下设5个内设机构:党政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信息与科研处,各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能。
该校占地面积30余亩,两个校区办学条件不均衡:富春校区有7、8年级共28个教学班,可使用的普通教室29间,其中有28间教室已配置“三机一幕”,各类专用功能教室:美术、音乐教室各1间,理、生、劳技实验室各1间,语音教室1间,图书、阅览室各1个、风雨操场2块,室外运动场地2块,计算机教室2间,网络中心1个,校园网建设起步,信息点分布到新教学楼教室和办公室。华山校区有9年级共14个教学班,可使用的规范教室16间,其中有15间教室已配置新“三机一幕”,各类专用功能教室:音乐教室1间,化学实验室2间,计算机教室1间,多媒体教室1间,语音教室1间,图书室、阅览室1间,室外运动场地1块。虽然房间不少,但部分教室、场地需要进行改造方能适应教学要求,同时由于学校资金有限,目前初三物理实验室无法增设,学生还需到本部做实验。
2008至2009学年度,是昆明市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年,也是昆二中中期发展规划第二阶段“内涵修炼阶段”的第一年,是实现中期发展目标关键的一年,是二中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是检验教育综合改革成效的一年,是昆二中全体师生值得欣慰的一年。
学校历史
校友聂耳(1张)
昆明第二中学建校于1914年(民国三年)。由于其学校位置位于昆明的富春街(小西门一带,临近美晨百货),故旧称“富春中学”。
二十世纪末,一跃成了昆明市甚至云南省的前列。许多学生争相上二中。此时,二中已经由原名称“富春中学”改为了现在的“昆明第二中学”。
在2005年,二中的新校区——华山校区开始使用。该校区以前是一所艺术学校。因此使用的教学楼是艺校的老教学楼。为了让初三的学生专注于学习,备战中考,所有的初三学生到该校区上学,而初二和初一的学生则到富春校区(二中本部)上学。
在二中的学生中,有几位名人。其中包括了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先生。
学校文化
办 学 理 念:公平教育,因材施教,夯实基础,塑造人格,和谐发展,品牌一流。
办 学 目 标:七个“一流”—— 一流的育人队伍、一流的和谐校园、一流的办学环境、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校园文化、一流的毕业生、一流的品牌学校。
学生培养目标:志洁品优,知书明理,乐学创新,健康生活。
教师职业目标:德高,业精,艺巧,绩优。
办 学 风 格:管理严格,教学严谨,民主和谐,协调发展。
办 学 特 色: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体系;“三全”育人的大德育格局;分层指导整体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传承与创新结合的校园文化品位。
昆明二中在各级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全校教职员工决心继承和发扬:“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办学传统,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把昆明二中建成省级文明学校,省级示范学校,办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改革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改革与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校内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和教职工队伍建设;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完善质量评价制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继承、稳定、巩固、创新、发展”的发展理念,稳定队伍,巩固基础,探索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着力建设学校制度文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人性化,构建和谐校园,创建省级文明学校。光大名校品牌,谋求新的发展。
教育改革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立了一套符合学校岗位要求的“三级”全员聘任管理体制,创设了因事设岗、按岗竞争、择优上岗,人员能上能下,合理流动(教师岗位与行政岗位的人员流动,不同学科教学岗位的流动和补充)的教育人事管理机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制度管人,激活了内部因素,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服务意识增强,教职工思想稳定,良性的竞争机制已经形成。
1、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学校宏观调控下的一级、二级、三级岗位聘任机制,科学设岗,引入竞争机制,优化人力资源组合,激发教职工珍惜劳动机会,爱岗敬业。
昆明二中公选校长 (1张)
一级聘任:实现以满足学校工作大局为主要目的的人事安排;
二级聘任:实现以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为主要目的的人事安排;
三级聘任:实现以年级、班级管理为载体,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核心,各学科协调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人事安排。
2008年6月,学校在学期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完成了学年度新一轮的岗位聘任工作。
2、建立与人事聘任配套的工作绩效评价机制。
建立学校学期绩效考核和学年履职考核机制,对管理岗位、教学岗位、行政岗位人员等适时监督,定期考核。每学期、每年度通过个人自评、服务对象评价、基层和部门评价、学校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较为客观反映教职工的工作业绩,作为评优推先及绩效工资定档依据。实施《昆明二中教学质量奖励办法》,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行过程性奖励(学期、学年)和终结性奖励(毕业、升学)结合,实行年级、班级、学科备课组的捆绑奖励和个体极差淘汰、教学质量全员奖励和责任追究。从激励机制上实现两个更新:深化对义务教育的基础性的认识与理解以及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倡导学科、班级、年级的协调、和谐发展,消灭“短板班级”、“短板学科”、“短板教师”。
3、实行与人事聘任配套的校内分配制度改革。
实施《昆明二中结构工资修改实施意见》,执行实际岗位工资与档案工资适度分离,岗位工资与工作量多少、工作责任轻重、工作绩效优劣挂钩,拉开分配档次,实行学期绩效奖励、月绩效工资,鼓励全面质量提高。
完善管理
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该校已逐步形成,学校党总支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作用,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和工会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的管理体制。
1、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建立长效管理制度
学校党总支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云岭先锋工程”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作风建设,建立了长效管理制度:《提高执政能力,促进班子建设》、《昆明二中干部廉洁自律制度》、《昆明二中新时期党员干部管理要求》、《昆明二中管理岗位人员聘任办法》、《昆明二中管理岗位干部年度履职评议考核办法》、《昆明二中教育服务承诺》、《昆明二中工作承诺制度》、《昆明二中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昆明二中教育教学工作投诉问责制度》、《昆明二中行政服务工作投诉问责制度》,各处室、各年级、各教研组备课组也向学校、学生、家长、社会作了公开承诺。促进学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抓好效能建设,提高处室办事效率,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为办人民满意学校提供有利保障。
2、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干部任用制度和学习培训制度。
管理干部任用实行双荐双评,竞争上岗的聘用机制:公布聘任岗位、个人自荐或组织推荐、资格审核、竞聘演讲、教代会和党总支委员会民主测评、党总支委员会考核、校长任命。完善后备干部的民主推荐、确定、培养。2008年5月,按组织程序公开遴选校长,2008年10月,增补行政副校长。
干部的思想素质,管理素质的学习:每学期一次校级干部学习培训会和中层以上干部培训学习会;集体学习和个人研修相结合;每年向教代会代表述职,教代会代表民主测评、任聘、谈话、考评;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意见整理,整改措施,班子成员间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在学校工作中,班子成员做到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为教育教学做好服务、协调、指导工作,努力营造“求实、进取、和谐”的工作氛围,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2007年9月被昆明市教育局命名为“昆明市名校长培养基地”。
3、“向管理要质量”
“向管理要质量”的关键在于基层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管理要有坚强的执行力,“三组”的建设和“三长”的作用就至关重要。学校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转变管理思路,把行政综合管理的基本单位定位在年级组,把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基本单位定位在教研组、备课组。二是改变管理模式,实施年级两级交叉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和干部联系教研组的管理模式,加大对基层单位的调研、决策、执行力度。三是从建立管理考核制度,如《年级组管理考核办法》、《教研组(备课组)管理考核办法》、《年级组长管理考核办法》、《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管理考核办法》,建设基层管理组织和组长队伍。
4、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当前实际和未来发展的管理模式
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当前实际和未来发展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扁平化管理,成效显著。在层级管理成熟的条件下,2006—2007年,在起始年级大胆尝试了扁平化管理,取得成功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2008年在三个年级全面开展扁平化管理,构建该校管理新模式。
全面发展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和全员质量责任意识,把握质量生命线,坚持德育首位,四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探索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