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荠菜“泛滥”。看着菜市场里鲜嫩的荠菜,思绪又把我带回到了乡村。
荠菜,又名地菜、清明菜等,属十字花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欧洲,既可食用,也可药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荠菜是经不住诱惑。只要春姑娘的小手一挥,它就会从春泥中钻出来,清香怡人。有人说它“命贱”,准确地说是生命力旺盛。一入春,田间地头、山野溪边、庭院旮旯有土的地方,都可见它的踪影。在乡下,人们都管它为报春菜:“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描写的正是此景。
挖荠菜,是儿时的乐趣,给了我很多美好回忆。
每逢周末天刚擦亮,我和小伙伴早早起床,一人提着一只竹筐捎上一把铲子,在狭窄的深巷相互吆喝开了,闻声而聚的小伙伴迎着晨风叽叽喳喳,走向了田间地头,开始了一天挖荠菜活动。
此时,乡村是寂静的,田野是安谧的……我们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恬怡;三月的清晨,湿露露的、凉凉的,田野在轻纱薄雾中苏醒,随风摇曳金黄的油菜花,舞动着娇滴滴的身影,婀娜多姿;迷茫的山丘从金色朝阳中走来,殷红的桃花,雪白的桃花……楚楚动人,将春天装扮的分外妖娆。
“这里有很多荠菜呀……”小伙伴的尖叫,彻底颠覆了山野的宁静。小伙伴个个像机灵的小兔,连蹦带跳向田野、山脚、溪边散去,一片片、一簇簇、一丛丛、嫩嫩的、绿绿的、沿地匍匐的荠菜讨人欢喜。见状,小伙伴闻声起舞,各自拿出小铲刀,将荠菜从土中掘出来,抖一抖泥巴,轻轻地放入筐中。讲究的伙伴还会把翠嫩的绿叶朝里,白生生的根茎朝外,白绿相衬,煞是风景。
沉醉在劳动中的伙伴们,格外卖力,嬉闹欢笑声不断:“我快挖满了,你们挖了多少?”、“我已经挖满了,在帮玲玲挖呢,你那边荠菜多吗?”那得意的炫耀、相互的协作,让我们心无旁鹜只为一个目标:人人都要挖满。散落在田间的笑声,是那样的纯真又灿烂。
几近中午,也是我们收工的时候了。小伙伴似乎忘记了劳累与饥饿,大家相互抬着、挽着、扛着满筐的荠菜回到村,才发现脚上的鞋早被露水打湿过,又被太阳晒干过,泥土沾满的鞋子残相百出。
这时,母亲总会笑眯眯看着满载而归的我,忍不住夸上几句:“三娃真不错,懂得给妈妈分担家务了。”接着,母亲将荠菜在清水中反复清洗着,变着花样做着吃,或清炒、或与腊肉共炒……母亲把荠菜做出来的任何口味,都合符我胃口,不仅填饱了那个闹饥的岁月,也是我吃到的最美菜肴。那份清香醉心的感觉,至今没忘。
长大后长期在外打拼的我,不知有多少年没有挖过荠菜、吃过母亲炒着的荠菜。如今正值荠菜生长旺盛期,想必家乡的田野间又是番热闹景象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