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邻居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家乡区县: 台州市仙居县

近年来,时常会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独居老人、弱势群体在家发生意外死亡而无人知晓,如果邻居或者社区能够及时的多关心他们,也许,很多时候,这些情况能够避免。因此,这样的事件值得引发广泛关注。

“陈阿姨,你家晚上吃什么呀?做粉皮汤,这我最爱吃了,待会要过来吃”“你尝尝我家亲戚带来的特产,我帮你照看放学的孩子……”许多人常常会怀念起这种“邻里一家亲”的快乐时光。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方式的变迁以及社会结构的日益多元化,邻里关系正在渐渐淡化、冷漠,变得不如从前融洽,继而成为“老死不相往来”。

中国自古传承着这样的美德:“出入为友,邻里相亲,守望相护,疾苦相扶”,为此,现今都市人在为生活奔波劳累之余,还应重视“邻里关系”这个现实的问题。

曾几何时,邻居之间互相串门、聊天甚至在一起吃饭、嘘寒问暖都是常见的事情,而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楼越建越多,邻居之间的物理距离越来越近,然而心理距离却越来越远。当防盗门和猫眼隔离了邻居的隐私,相应地也阻断了咫尺之间的问候,邻居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其实,“邻里和睦”一向是社会所崇尚。绝大多数居民都想搞好邻里关系,但却处于被动的状态———彼此保持着距离,谁也不愿主动先和对方交流。实际上,邻里交往也需主动表示友好、帮助对方,不要好奇、讨论别人的隐私,尽可能不使对方产生困扰,这样才容易打破冷漠。

现如今,邻里关系不融洽,许多人惋惜地感叹:几乎每天都为生活周而复始忙碌,好不容易有个周末,想要睡懒觉、打扫卫生、陪同家人或宠物外出旅游或者周围走走,即使再多时间还有大把的同学、亲戚、同事等着联系和聚会,哪还有时间理会隔壁的邻居呢?仅仅一墙之隔、几步之遥的邻居,却没有人会去打破这“最熟悉的陌生人”界限。

建议政府可以加大力度,完善社区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效能的有关政策措施。同时,可以组织各种力量,提高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邻里之间就不会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彻底远离“城市冷漠症”。

吴振卫(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