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马背给我草原的胸怀,马背给我牧人的勇敢,雕花的马鞍,我成长的摇篮”。草原上的蒙古族民歌有多少与马有关系真的是谁也数不清,这是正为蒙古马是草原上永远唱不完、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
蒙古马个体强壮,最适应草原气候,虽然不甚高大,但十分匀称,头大胸宽,尾巴粗长,聪明灵活,暴发力强,在中小型马中,是速度最快,耐力最好,战斗力最强的品种,使高大的纯种马甘拜下风。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人类最早驯化马的地点很可能就在蒙古高原。最接近家马的野生马种是普日瓦尔斯基马,不久前还生活在这里,在贡格尔草原的马群中,占有母马最多的蒙古儿马。过去曾经常发生野生儿马侵入蒙古马群抢占母马的事情,蒙古马是保留野生马优良品质最多的马种。
马性格外向,动作优美潇洒,叫声宏亮,表情丰富。坚强型、倔强型、温和型、娇嫩型一看便知。马的听觉和嗅觉十分敏锐,神经系统发达,对外界反应敏感。一般是甩尾巴就要跑,耳朵向后背就要咬人,耳朵垂直竖起、耳根有力并微微摇动表示心情舒畅,耳朵倒向前言或两侧耳根无力表示疲劳,若耳朵不停地紧张摇动并不时“打响鼻”表示恐惧,如果耳朵向后倒贴鼻孔呼吸短促、拌动嘴唇、露出牙齿就要发怒,马不时举蹄叩地点头并轻声嘶叫望着主人表示讨食。马的记忆力很强,只要你牵引过一次,尽管已过多时,也能容易接近,马对路的记忆要超过人类,卖到外的的马哪怕几百里,有的还能跑回来,老马识途就是这个意思。
马是群居性动物,马群组织严密,大群里面有小群,小群就是一家子,包括一匹儿马,许多母马和马驹。儿马拥有四五十匹以上的母马,居于马群中间;较软弱的儿马带领少数母马,在大群边缘。儿马对自己的家庭认真负责,不许母马擅自离开,更不让其他儿马靠近。小儿马到三四岁一般都要阉割,个别特别强壮的留作种马。小儿马上任要举行仪式,烧香柏,把鲜奶抹在小儿马的鼻、额头和马鬃上。口含一块黄油,唱祝福歌,然后放入马群,于是,一场争夺母马的点头也就开始了。儿马从不打鬃,传说马官发现自己的儿马最近几天每天早晨回来时都疲备不堪,长鬃上还带血迹,后来发现它是在与一只老虎决斗。马官为使儿马更加灵活,把几乎拖地的长鬃剪了,结果遭到失败。
马是对人类贡献最大的动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它融入了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融入了草原。假如没有蒙古马,谁还知道我们这个只有几百万人口的蒙古民族;假如没有了蒙古马,中国、欧亚大陆、世界历史就要重新编写;假如没有蒙古马,祖国的疆土就不会有现在这样辽阔;假如没有蒙古马,不知人类的历史还停留在什么时代。如今机械化了,草原上的马少了,有人嫌蒙古马个体小,要把蒙古马淘汰或改良。但我要提醒你的是,蒙古是草原上的骄子,是草原生物多样性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其它马种永远代替不了它在草原上的位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