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讨鞑靼

家乡区县: 四川省彭山县

征讨鞑靼:明朝,把退据蒙古高原的北元政权及其治下的蒙古族称为鞑靼。明朝自宣德年后,已经退居荒漠的蒙古贵族势力日渐坐大,蒙古贵族军经常越过黄河骚扰山陕乃至河北地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竟发生震惊朝野的“土木之变”,英宗皇帝朱祁镇在亲征中被蒙古瓦剌军俘虏。以后二十多年内,蒙古人大批进入河套地区,长期扎驻,给明朝北部边防造成巨大威胁。成化六年(1470)三月二十三日,宪宗命抚宁候朱永统兵征讨鞑靼。七月,鞑靼数万人自双山堡分五路入寇,朱永等击却之,鞑靼弃辎重而逃。成化七年三月,朱永、王越分兵五道,在怀远堡、威武堡再败鞑靼。朱永、王越等上言建议发大兵搜套,以为长久之计。兵部以马瘦饷缺,命诸将分兵守御,以图万全。成化六年(1470),巡抚延绥等处左副都御史王锐上言边事:一、增兵以守地方,宜于榆林添设三卫,镇羌(今陕西神木)、安边(今甘肃环县西北)二营各设一卫,增兵马防守。二、设险以备边患,榆林一带营堡之空隙之地宜筑为边墙以为拒守,虽暂劳人力但得以永为边备。三、团堡以为民生,于居民所聚之处筑为寨堡,务必坚厚,则寇无从剽掠。宪宗说,添筑城堡正系守边急务,令镇守等官参酌举行,务其成功。1471年,因兵部尚书白圭推荐,任原浙江布政使余子俊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子俊请筑边墙,兵部奏请暂缓。延绥本治吴堡,子俊移镇榆林,加强防御。

是时,寇据河套,岁发大军征讨,卒无功。八年秋,子俊复言:“今征套士马屯延绥者八万,刍茭烦内地。若今冬寇不北去,又须备来年军资。姑以今年之数约之,米豆需银九十四万,草六十万。每人运米豆六斗、草四束,应用四百七万人,约费行资八百二十五万。公私烦扰至此,安得不变计。臣前请筑墙建堡,诏事宁举行。请于明年春夏寇马疲乏时,役陕西运粮民五万,给食兴工,期两月毕事。”圭犹持前议阻之。帝是子俊言,命速举。
刍茭:chú jiāo,干草。牛马的饲料。
子俊先用军功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又用红盐池捣巢功,进右都御史。寇以捣巢故远徙,不敢复居套。内地患稍息,子俊得一意兴役。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延袤千七百七十里,凿崖筑墙,掘堑其下,连比不绝。每二三里置敌台崖寨备巡警。又于崖寨空处筑短墙,横一斜二如箕状,以瞭敌避射。凡筑城堡十一,边墩十五,小墩七十八,崖寨八百十九,役军四万人,不三月而成。墙内之地悉分屯垦,岁得粮六万石有奇。十年闰六月,子俊具上其事,因以母老乞归,慰留不许。

nsu杜伟(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