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凡歌
阅读历史|宋美龄:世纪婚礼背后的政治与爱情
↑蒋介石、宋美龄结婚照
人们对半个多世纪前第一家庭的评价,总是截然相反:有人认为他们只是权与钱的结合,有人却认为他们有着真正的爱情。但无论敌友,都承认在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婚姻中,他们彼此的结合都改变着对方,甚至影响着中国的改变。
盛大婚礼 甜蜜表白
1927年12月1日,宋美龄大婚。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婚礼,也是日后注定要被过度阐释的婚礼。《纽约时报》发布了蒋介石与孙夫人的妹妹结婚的消息,并称一位英国裁缝正在替蒋介石赶制礼服。
为了给宋家三小姐一个风光正当的婚礼。在蒋介石赴日向宋母面见求婚之际,1927年9月28、29、30日,上海《申报》连续3天刊登了题为“蒋中正启事”的单身申明,称:“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
蒋介石、宋美龄正式在上海结婚,新郎实岁40,新娘30岁。结婚典礼先按基督教方式在宋宅进行,证婚人是中华基督青年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随后又在上海大华饭店举行传统婚礼,证婚人是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
当日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详细描述了宋美龄的婚纱:“新娘穿一件漂亮的银色旗袍,白色的乔其纱用一小枝橙色的花别着,轻轻地斜披在身上,看上去非常迷人。她那美丽的挑花透孔面纱上,还戴着一个由橙黄色花蕾编成的小花冠。饰以银线的白色软缎拖裙从她的肩上垂下来,再配上那件长而飘垂的轻纱。她穿着银白色的鞋和长袜,捧着一束用白色和银色缎带系着的淡红色麝香石竹花和棕榈叶子。”
新式婚礼现场,台上置有孙中山画像,边缀国民党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中间悬挂“福”“寿”两字。婚礼由白俄管弦乐队奏乐。蒋介石与宋美龄入场时,蒋着西式礼服,宋穿白色长裙婚纱。新人向孙中山像及来宾行三鞠躬礼。
当时有报道称婚礼费银30万元,据其时上海《时报》采访主任金雄白说:在戈登路的大华饭店,那是上海最豪华的西式大饭店。当时米价还是每担3元的时候,大华饭店一碟牛排,就取价4元了。李宗仁回忆当时亲眼见到的情形是:我和内子乘汽车去谒见蒋先生夫妇于其住宅,也照例说了几句道喜吉利话,只见满客厅都是各界赠送的丰厚礼物,琳琅灿烂,光耀照人。当时为蒋掌管婚事财务的奉化人孙鹤皋则说:婚礼热闹隆重,所接受的财礼大大超过婚礼费用。
不过,蒋宋在婚礼前宣布将当日婚礼所收礼钱用来做慈善事业,建立荣军院照顾在北伐中受伤的军人。
蒋介石当日在报上发表《我们的今日》。文章称:“今日得与最敬爱之美龄结婚,为有生来最光荣、最愉快之一日。”彼深信人生若无美满姻缘,一切皆无意味,故革命当从家庭始。末归结于今日结婚实为建筑彼二人革命事业基础。
但蒋氏这番言论,却惹得当时公论力十足的《大公报》之报人张季鸾大为反感,张乃撰文于大公报,大论《蒋介石之人生观》。文章直斥蒋介石:一己之恋爱如何,与“革命”有何关联哉?
但如此一针见血的评论,对其时的蒋介石来说,则全顾不上,他正为自己的新娘所倾倒。“从礼堂出来,见吾妻姗姗而来,如雾中仙子,美奂美轮,如仙子之下凡也、腾云驾雾而来。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地矣……”蒋宋结婚当天,蒋的日记极为文学抒情化,这对一向严谨而古板的蒋来说,极为少见。对于三度结婚的蒋介石来说,此事之新鲜度当在于新娘别具一格。
据《蒋宋情与爱》作者、东华大学教授陈进金考证:“12月1号结婚,结果12月2号他整天都在新房没有出来,蛮有意思的,他甚至在他的日记上写道:乃知新婚之甜蜜,是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比拟的。”
为何选择蒋介石?
根据多位蒋介石、孙中山研究专家以及多本中外传记的记载证实:蒋宋初次见面在上海,宋子文在上海莫礼哀路孙中山家里举办社区基督教晚会,蒋介石首次见到了宋美龄。宋美龄的美丽、大方、出众的谈吐和绰约风姿,给蒋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但蒋决定对这位美国学成归来的“新女性”展开追求,则在1922年或1923年,孙中山蒙难广州后,蒋介石亲往支持,其后宋美龄应孙中山宋庆龄夫妇之邀来广州玩,蒋遂开始对宋美龄展开追求。
从1917年到1927年,归国10年间,上海名媛宋美龄一直待字闺中。尽管有过与刘纪文若有若无的婚约,但宋美龄却一直未下决心。宋家两位大姐的婚事,及美国式教育的影响,足以吊高美龄对未来夫婿的期望值。
阅读历史|宋美龄:世纪婚礼背后的政治与爱情
↑青年宋美龄
直到蒋介石出现,宋家小妹的婚姻之路才峰回路转。
从宋家兄妹谈述此事的记录可知,蒋介石向三小姐求婚事,宋家曾召开家庭会议,讨论美龄该不该嫁给蒋总司令。宋母倪太夫人不赞成这桩婚事,她的理由是蒋不信耶稣基督,且结过婚;宋家另两个反对派是庆龄和子文,庆龄认为蒋是有婚之人,而掌管国民党财权的宋子文则与蒋时有摩擦,他们并不看好蒋介石。不过,宋霭龄则积极推动婚事,她力排众议,坚信蒋的前途不可限量。
从始至终,这桩婚姻既有两人你情我愿的互动,也有各自所属阵营的认可与推动,但主动权握在未婚者宋美龄手中。据宋美龄秘书张紫葛所著《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一书透露,张曾当面述诸种流言以询问宋美龄之婚姻真相,宋美龄说:“这桩婚姻自始至终都是我自己做主,与阿姐何干?至于说蒋介石和我结婚是为了走英美路线,那更是天大的笑话。”
宋美龄为什么会选择蒋介石?
在1934年,蒋宋婚后第7年,一个七年之痒的关键期。宋美龄在写给美国一本杂志的文章中,部分吐露出其隐藏的抱负及其婚姻选择。她说:“回忆我若干年来的结婚生活,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极度的热心与爱国,也就是渴欲替国家做些事情。我的机会很好,我与丈夫合作,就不难对国家有所贡献了。”
她不经意间道出了心中的秘密。嫁给蒋介石,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一个可以满足现代女性改变社会的最佳路径。
在一个混乱而复杂的时世中,一个接受了美国贵族式教育的女性,会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
那时的宋美龄,不仅期望过着美国式的上流社会生活,而且希望做一个现代女性,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能量。这一点,即便连旁观者都洞若观火,美国《时代》周刊在报道蒋宋婚礼时,特地分析了此时的宋三小姐,称:“三小姐宋美龄,威尔斯里学院1915级毕业生。她和担任汉口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弟弟宋子文一样,与汉口国民政府立场相当一致。她很迷人,聪慧过人,言辞严谨,观察家了解她的民族主义热情,猜想她在上周与蒋介石结婚,可能会使他不再引退,而是重掌国民党军事力量的指挥权。”
蒋宋联姻被视为政治婚姻在所难免,蒋通过婚约接通江浙财团,并遥控其已成羽翼的黄埔系,其手握军、财两权足以让主政者侧目。
在两人双手交握的那一刻,民国史上的黄金搭档诞生了。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价这桩婚姻:仅仅一个家族的触须就分别伸向了中国伟大的首任大总统、今世的征服者、位高权重的财政部长以及中国先哲的75代孙。
其时的另一家报纸则在标题上一语双关地写道:中美合作。
宋美龄“改造”蒋介石
在嫁给蒋介石很长一段时间内,宋美龄都没有出来正式工作。这位宋家小妹,并非要潜心当家庭主妇。她有着一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改造蒋介石。
“我只要就丈夫的需要,尽力帮助他,就是为国家尽了最大的责任。我就把我所知道的精神园地,引导丈夫进去。”宋美龄后来自己总结道,她的最大作用在于引导蒋介石。
在生活方式及文明礼仪方面的改造一直持续到蒋介石去世,胡佛研究所公开的蒋氏日记有大量关于宋美龄的记录,显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1930年12月4日,婚后三年,蒋在日记中记录称:“自我有智识以来,凡欲出门之时,必恋恋不肯舍弃我母,到16岁时,必待我母严责痛击而后出门,及至二十余岁犹如此也。此天性使然,不能遽改。近三年来凡欲出门时,此心沉闷惨淡,必不愿与妻乐别者,岂少年恋母之性犹未脱耶,余诚不知所以然也。”
幼年失怙的蒋介石,从小在母亲管教下长大,蒋母以严著称,蒋氏所受女性之关怀甚少,其日记中自云“恋母”情结,显系真情流露,从中也可以窥到蒋氏夫妇婚后之感情。
他对宋美龄“劝进”颇为认可,其日记云:“三妹爱余之切,无微不至,彼之为余牺牲幸福,亦诚不少,而余不能以智慧、德业自勉,是诚愧为丈夫矣!”又云:“三妹待我之笃,而我不能改变凶暴之习,任性发露,使其难堪。”诸如此类者甚多。
曾强烈反对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的宋庆龄,1940年在香港时,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过一句颇为公允的话,她直言蒋和宋的婚姻,“一开始并无爱情可言,不过我想他们现在已有了爱情,美龄真心诚意地爱她,蒋也真心诚意地爱她。如果没有美龄,蒋会变得更糟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