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元年(8年),王莽废汉孺子刘婴,自立为帝,建国号新,史称新莽。新莽时期,郡国区划、建置无常,地名屡易,甚至一年五易地名,百姓苦不堪记忆。先是于始建国四年(12年)依《尧典》分全国为十二州,后又从《禹贡》之说分全国为九州。天凤元年(14年),又置州牧、部监,分合郡县,改易官称。分并州牧置朔部牧,将西汉太原郡领辖的界休改为界美,榆次改为太原亭,于离改为于合,兹氏改为兹同,狼孟改为狼调,平陶改为多穰,京陵改为致城,大陵改为大宁,祁改为示,阳邑改为繁穰,广武改为信桓。 东汉
建武元年(25年),刘秀推翻王莽,建国号汉,史称东汉。
东汉建武初,整顿建置,废除新莽时的建置及郡国、县名称,恢复西汉旧称;仍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部。并州刺史部仍监察太原等九郡,州、郡治所仍设在晋阳。建武二年,改太原郡为太原国,都晋阳。经西汉末年的战乱,户口锐减,官职繁多,建武六年(30年)六月诏令全国并省四百余县。
西汉
太原郡二十一县中,废去人、汾阳二县;划广武、原平二县属雁门郡,上艾县归常山国。建武十四年(38年)废太原国,改置太原郡,治所未变。
东汉太原郡辖晋阳、界休、榆次、中都、于离、兹氏、狼孟、邬、盂、平陶、京陵、阳曲、大陵、祁、虑、阳邑十六县。
三国
东汉末世,外戚、宦官争权,军阀割据,战火又起。献帝初平四年(193年),并州为公孙瓒的势力范围;建安三年(198年)又为袁绍占据。袁绍以甥高领并州牧。
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曹操征伐高,并州及所辖太原郡地归于魏。十八年(213年),魏为了扩大势力范围,省并州,合并其地于冀州,太原郡县属冀。二十年(215年),分太原郡北部置新兴郡,后又分东部地置乐平郡。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复置并州,改太原郡为太原国。后又废国复置郡。并州领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及新设置的新兴、乐平六郡。并州、太原郡治所皆在晋阳。
三国魏时,太原郡辖晋阳、阳曲、榆次、盂、祁、京陵、中都、大陵、平陶、狼孟、阳邑、邬十二县。
晋、十六国
魏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迫魏元帝曹奂禅位,易魏为晋,史称西晋。
西晋时期,沿魏并州建置未改。泰始元年(265年),改太原郡为太原国,都晋阳。并州刺史部统太原国、西河国及上党郡、乐平郡、雁门郡、新兴郡六郡国。太康五年(284年),废太原国,改置为郡。
西晋之世,太原郡辖晋阳、阳曲、榆次、于离、盂、狼孟、阳邑、大陵、祁、平陶、京陵、中都、邬十三县。州刺史部、太原国、太原郡治所皆设于晋阳。
西晋末年,北方民族崛起,纷纷建立割据政权,互相攻战,进入了史称的十六国时期。
永兴元年(304年),匈奴族人刘渊于左国城(今离石东北)建立汉国,后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
前赵不断劫掠并州郡县,加之并州于光熙元年(306年)发生饥荒,郡县难以自保,州刺史司马腾率众万人于冀州就食,号“乞活”。永嘉元年(307年),晋以刘琨为并州刺史、领匈奴中郎将。
前赵嘉平二年(晋永嘉六年,312年),刘聪派子刘粲,乘刘琨领精兵出防雁门乌丸族反叛之机,袭破晋阳,太守高乔以城降。四个月后,刘琨在代公猗卢配合下收复晋阳。经此一战,晋阳城池残破,军民逃散。刘琨留部将箕澹、段繁戍守晋阳,自领兵移驻阳邑(今太谷),招集亡散。
麟嘉元年(晋建兴四年,316年),前赵将军石勒攻打乐平(今昔阳),刘琨率全部精兵救援,途中被石勒设伏兵击败,全军覆没,并州震惊。留守晋阳的东晋司空长史李弘以城降石勒,太原地为前赵所占据。
光初二年(319年)冬十一月,石勒自称赵王,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史称后赵,太原地归后赵。
后赵改太原郡为太原国,属并州刺史部辖领,都晋阳。
后赵永宁元年(350年),冉闵灭后赵,并州为后赵刺史张平所据。为图自保,张平先以并州六郡依附前秦苻坚,不久降前燕,东晋升平元年(357年)又降晋,皆被授以官职。张平的反复无常,不但未能自保,反而为并州引来连年战火。
前燕光寿二年(358年),燕王慕容遣司徒慕容评讨伐张平,并州各郡县纷纷投降。张平率三千兵众弃晋阳逃往平阳(今临汾),复请降燕。太原地区为前燕据有。
建熙十年(东晋太和四年,369年),东晋派大司马桓温伐燕。前燕主慕容,以割地为条件,求前秦苻坚援救。及桓温被击退,违约。苻坚大怒,次年遣将军王猛、杨安率步骑六万,兵分两路伐燕。九月,挖地道攻克晋阳,太原地又落入前秦之手。
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苻坚亡。并州刺史王腾迎苻坚庶长子苻丕入晋阳,于太安元年(385年)即皇帝位,以晋阳为都。次年,苻丕率兵与西燕慕容永战于襄陵(今襄汾境内),兵败被杀,太原地区又为西燕所据。
后燕建兴九年(394年),慕容垂遣龙骧将军张崇攻晋阳,西燕守将弃城而逃,太原地复为后燕所得。
自公元304年,止于公元394年,短短九十年间,太原地区先后为西晋、前赵、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交替占据。兵祸连年,境土屡分,国号几易,治所时迁,建置不能悉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