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冰火两重天

家乡区县: 重庆渝中区

骄阳似火,每到盛夏重庆城就像一个火炉。家里有空调的市民,躲在屋里不敢出门;没有空调的人,纷纷躲进防空洞,在那里免费享受这座城市里的“天然空调”。在十八梯,有个深入地下十米的防空洞,抗战时期用来躲空袭,和平年代就成了市民避暑的好去处。现在的十八梯防空洞已经不是简简单单一个洞子,去年被改造成了人防纳凉点。纳凉区域共有35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多人,厕所、除湿机、液晶电视、饮水机、书籍等一应俱全。中午日头正盛的时候,有的人在防空洞里睡午觉,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抬头看电视连续剧,有的人玩牌娱乐……炎炎烈日被挡在了洞外。

“刚才来,屋头热,开空调又太闷了。”住在十八梯的田婆婆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织着毛衣。中饭过后,田婆婆决定来防空洞乘凉,她带着一团毛线过来打发时间。田婆婆说,夏天她经常来这里避暑,有时一个人来,有时和街坊邻居一起。“防空洞凉快点,通风。”

家住两路口的刘淑芳选择到曾家岩的纳凉点度夏。她捧着一本歌单,嘴里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有的时候我们还在这里排练合唱呢。”刘淑芳和老伴早上9点过就坐车来这里乘凉了,中饭也就在纳凉点解决。“这里凉快,人多又好耍。”

曾家岩纳凉点连接着人民大礼堂和轻轨2号线,夏季开放时,也吸引着不少市民来乘凉。甚至有人带着一家人从人和乘车过来。“听说这里可以歇凉,我们就过来了。”74岁的徐大爷带着老伴和儿子一早从人和搭车过来,徐大爷还带了一锅稀饭,一家三口中午也就在这里下着咸菜解决了午饭。

“凉快。”徐大爷“不辞万里”过来就图这两个字,他也不愿意老待在家里吹空调,觉得太闷,还是纳凉点通风。

或许是重庆人对火锅太过难以割舍,又或许是重庆人的豪迈性格造就了“越热越要吃”的心态,盛夏酷暑里,火锅店依旧人声鼎沸,就算是40度的高温,那锅沸腾的红汤依旧是重庆人的真爱。

傍晚,即使太阳逐渐西沉,但被烤了一整个白日的大地还散发着热气,人走在路上反而更像是在蒸笼里。但有的人还不忘往这“蒸笼”里再添一把火。在龙头寺火锅一条街,每一家火锅馆还是生意火爆。店口路边,摆满了桌子,火开着,锅沸腾着,食客们烫着鸭肠、毛肚、黄喉……,一瞬间就能挥汗如雨。但也丝毫没有减退大家对火锅的热情,有的店甚至已经开始等位了。

“别个是死了都要爱,我们是死了都要吃。”27岁的张先生家就住在龙头寺,他邀约了几个好友出来吃火锅。“习惯了,隔几天就想吃火锅,夏天吃起更爽。”

火炉山城的夏天,有人选择在水里吃饭、打麻将,有人选择去防空洞乘凉聊天,也有人就着高温吃火锅,广场上也有大妈们还在坚持着跳“坝坝舞”。冰镇西瓜和啤酒成了人们的消暑的不二选择,冰粉凉虾也成了流行的街头小吃,烧烤串串却也还是生意兴隆。每到夏天,都会被“火炉”烤得受不了,盼着早点过去。但夏天一走,又总会回忆起树上吱啊的知了,河边嬉戏的身影,或许还有一支透心凉的冰棍。

亿万少男的梦(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