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舞阳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和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县,舞阳文化底蕴深厚,艺术繁荣,孕育了一大批享有盛誉的农民画作家。这里的农民画以独特的风格蜚声海内外,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舞阳农民画产生于1958年狂热的“大跃进”时代。为配合当时的生产运动,全国上下兴起壁画热潮,“人人做诗人,个个当画家”的口号风靡一时。当时的农民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画笔,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用最简单的图案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当时的绘画作品普遍存在着乌托邦式的狂想和政治功利主义的痕迹,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和力量。在创作形式上,多用漫画式的夸张表现手法。由于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运动,许多美术工作者乐此不疲,“诗画满墙”是最好的证明。进入上个世纪60年代,一些特别优秀的美术工作者脱颖而出,他们把以墙壁为载体的壁画,转变成以纸张为依托的艺术形式,农民画这一新的艺术形态开始萌芽、生长。绘画题材也由“大丰收”向表现农村现实生活过渡,如摘棉花、打井等。由于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农民,农民画”的叫法也就由此而来,寓意为“农民画的画儿”——画风淳朴,带有泥土的芬芳。1987年9月由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舞阳农民画作者武天举等人创作的《东河湾·西河湾》,《柿乡》、《左邻右舍》、《瑞阳》、《五月人倍忙》、《六月六》6幅作品入选该届艺术节美术展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展览》展出,不禁让美术界的人士眼前一亮,受到许多专家的高度称赞。艺术节闭幕后,这6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