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索塔结形撑吊装完成,具有景观标志的“中国结”屹立在距离海面159米高的伶仃洋上,标志着港珠澳大桥建设又一次跨越一个重要工程节点。据施工方介绍,“中国结”半个足球场大,重780吨,从最初设计到昨日吊装成功共耗时6年。
“中国结”:
系全桥点睛之笔
青州航道桥是港珠澳大桥三座通航孔桥之一,主跨458米,桥塔高163米,是三座通航孔桥之中跨径最大、单体规模最大、桥面及索塔最高的。昨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记者乘船抵达青州航道桥56#主塔附近海域,看见两座“H形”桥塔矗立在万顷碧波上。接近桥塔顶部位置,各有一个“中国结”镶嵌在半空中,施工人员正在高空电焊作业。施工方工作人员称,安装在159米高空的“中国结”是钢结构的上横梁,对混凝土结构的桥塔塔柱起着支撑作用。
“‘中国结’实现了功能和景观的完美统一,也是力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行政总监韦庆东说,大桥建成通车后,人们驱车从香港往珠海方向开行时,见到的第一个桥型就是青州航道桥的“中国结”造型,它也是整座大桥最亮的亮点。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在有关信息中称,“中国结”即结形撑,可谓是全线的点睛之笔。50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主桥,似一条长龙,时而潜入海底,时而跃出水面、腾云驾雾。而设置在全线最高索塔上的结形撑,恰似龙的眼睛,使得港珠澳这条巨龙更加生动传神、顾盼生姿。
钢结构上横梁:
创中外造桥之最
“中国结”的设计、制造、安装由不同的企业完成,前后花费约6年时间。据了解,在桥塔的设计上,为兼顾结构应力与景观的需要,设计者先后对多种造型方案进行了比选,从独柱塔方案、门式塔方案、结形撑方案中选定了结形撑方案,并将结形撑最初的直角、直线型造型“曲线化”,使“中国结”更显纤巧、灵动,与附近连接隧道的东西人工岛形成“珠联璧合”的总体造型理念。
“中国结”总高50.30米、总宽28.09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大,使用钢材铸造,总重780吨。由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山市分成5个节段制造后,再沿水路运至海上,借助18000颗螺栓逐段拼装成整体。
“用钢结构作为桥塔的上横梁,中外桥梁史上都是第一次,没有经验可借鉴。”负责安装的中交二公局相关项目部副经理文德安说,钢结构的“中国结”的安装精度为毫米,而混凝土结构的塔柱安装精度为厘米,把不同精度要求的两者丝毫不差地连接在159米的高空,是一项难度极高的考验。
港珠澳大桥:
今年10月全桥贯通
从青州航道桥往西,依次还有江海直达航道桥、九洲航道桥。其中,江海直达航道桥的桥塔使用白海豚造型,九洲航道桥使用风帆造型。据韦庆东介绍,目前九洲航道桥两座风帆已经竖好一座,江海直达航道桥近期将竖塔。
韦庆东表示,根据计划,港珠澳大桥将在今年10月全线拉通、贯通,然后转入桥面铺装即铺沥青阶段,相关施工单位已经进场。另有业内人士表示,全桥铺装预计需要2年时间,这意味着大桥难以按原计划2016年底建成通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