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神曲《小苹果》

家乡区县: 江苏省灌南县

网络神曲《小苹果》从去年开始一直火到今年,不仅青年人特别喜爱这首歌,连老人小孩都会唱会跳,每晚各省各市各街道广场舞首选的必是《小苹果》。《小苹果》MV推出不到两周,就位列酷狗热榜TOP10最热第一名,酷我歌曲榜TOP10最热第一名,网易云音乐热歌榜第一名等多项冠军。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小苹果》为什么能这么火呢?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专家对此的解释吧!

专家认为,《小苹果》利用手段为网络刷屏,实为“病毒式营销”。 2014年6月-7月,不少人的社交网站页面都被《小苹果》频频“刷屏”,商场广播、手机铃声、广场舞伴奏曲,也都充斥着这首“神曲”的旋律。李小璐等明星和众多网友模仿唱跳《小苹果》的网络视频,已有近2000个,其中一个伴着《小苹果》旋律起舞的“快闪”活动视频,点击量超过3000万次。《小苹果》还迅速挤占各大音乐排行榜榜首,大有重现当年《江南style》风靡中国的场面。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部负责人方礼君就从乐理角度对“神曲”进行了一番分析:“一般舞曲都是四三拍的,相对复杂,但《小苹果》和《最炫民族风》等‘神曲’都是四四拍或者四二拍,‘咚咚咚咚’,节奏的律动感更强,也相对简单,特别容易带动情绪 。”

在一首歌里反复地重复同一段旋律,也是“神曲”区别于普通歌曲的一大特征。方礼君指出,无论是《最炫民族风》还是《小苹果》,在结构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般歌曲的结构都是有个‘开始—铺垫—高潮—回落’的过程,是‘ABA’或者‘AB’的模式;但这些神曲,几乎都是‘一A到底’,顶多做了些变奏和加花的处理,结构上是A—A1—A2—A3,打破了一般歌曲创作的结构规律。”

人们究竟是怎样被《小苹果》“洗脑”的?心理学家认为是“耳朵虫“。“耳朵虫”(Earworm)这个词是从德语单词Ohrwurm直译过来的,指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断不由自主地反复在某人脑子里出现的情况。“耳朵虫”并不是虫,而是一种纯粹地来源于大脑的神经活动,一旦被激活,便会引发“认知搔痒”: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就像皮肤上的瘙痒,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让人忍不住回想这萦绕在心头的旋律。

综上所述,要想火要想红,绝招就是抓住人心,从心理、惯性等各个方面找出入口点,这看起来还是蛮难的,但我相信有心人通过不懈努力肯定会做到的,加油哦!

 

欢迎访问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shuimian

我的词条主页  http://www.wm23.com/wiki/uc/88130.htm 

睡眠MENG(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