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铭:男,字松龄,号竹先,少将军衔,原籍江口县太平乡三塘村(铜仁市江口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1900)年十月六日。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在私塾读四书五经,受其叔父刘彦章(原保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一期毕业生,民国初年任中校团长、重庆兵工厂处长等职)的影响,一九一九年考入贵州省贵阳讲武学堂。毕业后在黔军服役,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四十三军上校参谋、教导大队区队长,国民革命军八十五师上校团长、副师长等职。1934年赴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级班二期学习。回黔后,任贵州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镇远) 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其间,黔东发生匪患,土匪到处抢劫并攻打县城,刘开铭奉命率领部队前往铜仁清剿,剿匪司令部驻铜仁后水门原中国农民银行驻地,下属部队驻扎各祠堂庙宇。经过一年多的清剿,各地土匪全线土崩瓦解。有的被打垮,有的缴械招安。黔东地区的老百姓又过上了平安的日子。此后刘开铭调任贵州保安处少将高参。1939年2月4日,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在贵阳大十字旁中山西路口投下第一枚罪恶炸弹,炸毁民房数十栋,民众伤亡数十人。于是贵州省成立了防空司令部(贵州省主席杨森兼司令),刘开铭任防空副司令。积极指挥全省筹建防空设施。日本侵略军不断向西部推进,沿着湘桂铁路(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未通铁路,仅有几条省与省之间的普通公路)占踞了广西大片土地,战火燃烧到黔桂边界的麻尾镇,刘开铭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都匀、独山前线指挥修筑防空工事,抵御日寇空袭。刘开铭也热爱地方教育事业。1942年江口县成立初级中学,因学校简陋,图书室缺乏书籍,刘开铭先生便捐赠了一批《万有文库》等书籍及教学仪器,积极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他还关心地方社会治安。1943年,刘开铭回家探亲得知太平乡第四保(即寨抱村)与第八保(即三塘村)交界处的闪桥韩家屯因峡谷地势险要,七八华里路段没有人烟,土匪抢劫过路商贾现象时有发生时,便责成乡公所报县批准将第四保的苗匡划归第八保管辖,以便监控土匪嫌疑人。并从外地招来五六户人家居住在闪桥及韩家屯。从此以后,此地土匪抢劫事件则不复发生了。刘开铭还组织当地村民先设私塾,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刘开铭历任关岭、镇远、黎平等县县长。1949年任贵州东南绥靖区司令部少将副司令。1950年2月,刘开铭在贵州雷山率部起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