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的力志

家乡区县: 温江区

作者,是永远的江山;读者,是永恒的考官。朿宝荣的散文诗,具备古典文学的意境,体验唐诗宋词的典雅,不仅在语言韵味上萦回隽永,而且还在美学的意境里拂之不去,并带有一点历史文化的深沉感。他能从骨子里、血液里、情感里把诗的浓缩和散文的疏放融为高雅一族,让读者在思索诗与散文艺术内容的同一性、唯一性和形式的差异性的同时,感受二者相生相溶、互文互证的艺术魅力,使我们既像品读“诗的散文”,又像欣赏“散文的诗”,感受那浓郁的艺术合力和强烈的思想活力,让我们更加热爱汉水,热爱美丽富裕新安康。这就是他的散文诗带给我们的语言冲击力、视觉洞察力、敏锐感觉力,同时又留下深沉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山水之美,神斧鬼工,在乎发现;人文之美,传情达意,在乎创新。人间向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创新美的眼晴。有了这种眼光,就有了智慧。朿宝荣的散文诗,永远着意于今天,让人毫无畏惧地仰望;着意于眼前,让人汗流浃背地攀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散文诗,是在汉水里长出来的诗意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汉水的情感绽放。他于1962年出生于汉江边,以巍巍大巴山为枕而眠,以悠悠汉江水为诗而做,清澈的汉水给了文学创作的灵气,勤劳、质朴、大气的回族文化教会了他做文的底线法则、做人的游戏规则、做事的生活准则。他是幸福的秦巴汉子,这种幸福缘于他的双眸,永远是汉水奔涌着的河流;他的心中,是散文诗潮奔涌着的河流;他的人生、命运和诗行,都与水连为一体,亲水、爱水、知水和柔情似水的他,把“水”当成了翱翔的领地,写如水的美景、如水的爱情、如水的身影、如水的生命和如水的诗行,收获着饱饱满满和丰丰硕硕的果实,占领着散文诗的精神高地。

厚重,如山川的力志。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坚持耕耘的毅力。从古至今,安康绵延不断的山川河流,是雄性的、粗犷的、刚毅的,但秦岭大巴山却长期成为我们成长的天然断裂带,障碍着流动的文学隧道。朿宝荣在忙里偷闲,几十年如一日,把文学当成人生的事业,用心经营、用爱呵护、用情陪伴。他昼夜伏案,固守不移,爱有独钟,垒砌着属于生命的那座神韵宫殿,如同《趟过季节的那条河》,时时涌动,常常照人,令我等自叹弗如。正是这种向上的正能量,脱掉自我封闭的个性、释放自我压抑的内心、掩埋自我厌倦的恐慌,常常学习他笔下厚重的散文诗,没有放弃如水的韵致,坚守着文学信仰;没有割舍如水的情调,坚定着精神追求;没有懈怠如水的感触,坚信着执着选择,这就是他对文字的力志、文章的励志、文学的立志。例如:《东关羊肉泡》:“在这个依山傍水、历史悠久、汉水文化源远流长的发源地,却扎根生活着数以万计的穆斯林同胞。”这种对背景的衬托,折射出厚重文化的世代繁衍生息,坚持用辛勤双手的操守,努力把羊肉泡打造成一道亮丽的回族文化风景线。《织女石》:“从父亲熟悉的目光里,阳光下,小河边,有一个懵懂少年一路跌跌撞撞走来。”这水滴穿石的感悟,似乎让我们看到父亲的背影,提醒我们活着不是为自我而活,而寄托着父辈的期望和重托。这就是朿宝荣,抒怀仁爱、豪气、原始的美好情怀,释放对自然、自由、自尊的追求和胸襟,彰显了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的胸襟。

蒲雷芮(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