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史书载:“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大旱米贵饿死人多”;“清光绪二十八年秋冬大旱,耕种无收,民多卖儿卖女”;“民国34年春夏旱,成千上万乡民挖野菜充饥,饿死241人”“1963年夏、秋大旱,连续5个多月滴雨未下,山泉全部断流,田土干得冒烟,100多万亩庄稼枯死。”在武宣,“滴水贵如油,下雨泥石流”。
纵观武宣的历史,就是一部先民世世代代与旱灾和洪涝灾害斗争的历史。于是,在这个被干旱肆虐的土地上近年来许多村衍生的“自来水节”,演绎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已经不足为奇了。
每年的老历十月初八,就是桐岭镇大覃村人过的自来水节。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杀鸡杀鸭,备上美酒,广邀朋友,大吃海喝,宾主畅欢,不醉不散。
这个节日源于1996年的该村的自来水开通日。在这个特别温暖的日子里,遭受旱灾“渴”了几代人的2000多大覃村农民都喝上了洁净甘甜的自来水。为此,家家户户贴起大红对联,燃起烟花爆竹。农户廖兴宗在对联写道:“回忆去岁,旱荒大半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喜看今年,泉水进家户,庄稼全丰收,富起三层楼。”为了感谢党委、政府的关怀,村民们自发规定,每年的十月初八为村里的“自来水节”,大家用最纯朴的方式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这个村地处山脚没水流,山塘水库象漏斗。全村人喝的是地表雨水,有人到1公里外的地方去挑,一个壮劳力一个早上只挑得两担水,既费力又费时。为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村党支部带动群众自力更生战旱魔,筹措资金10多万元修筑高山蓄水池,全村群众都喝上了自来水,过年时第一次感到温馨喜庆。
2009年,村党支部、村委会经多方勘察和研究分析,决定打井扩水,彻底改善人畜饮水问题。由于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完工投入使用。改水工程使过去“吃水贵如油,家家为水愁”的状况得到改观,除了生活用水外,大多数村民还用“自来水”浇灌菜地,一年四季蔬菜基本上自给。十多年来,每到这一天村民们就会宴请亲朋好友,以纯朴的方式来庆祝这“时尚”的节日。
外来人把大覃村的“自来水节”叫“笨卵节”,看那气势家家户户在这天比的是谁家的房高,谁家的车多,谁家的“拐”靓,谁家的酒销的多,因此这一天来者都是客。别看主家到处张罗,为桌椅板凳忙的汗都顾不得擦,那心里高兴着呢!正餐是一定要到3点钟才开桌的,并且饭前要吃圆糯粑,猜码过门要喊发!谁家的码声大,主家就越笑的合不拢嘴。认识的不认识的,管你是谁;男女老少,来吃就是,来喝就好。因为那样就等于代表他向左亲右邻大喊:我家来贵客啦!庭院旺啦!!来年大发啦!!!
“自来水节”既是一个“好客节”,也是一个“展览节”,更是一个民俗“祈福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