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汉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也是国内学者公认的与孔孟齐名的大儒,与司马相如均以辞赋名贯巴蜀,至今在东南亚地区还有广泛影响。扬雄生长于郫县,在今郫县友爱乡子云村有扬雄墓遗迹,供后人凭吊。扬雄墓为一圆形封土堆,封土堆上植柏树数百株,现已列为成都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扬雄墓附近,还有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盛赞的“西蜀子云亭”遗迹。
说起扬雄,现在许多人都不很清楚了,至于他的坟墓在哪里,就更鲜为人知。其实,扬雄在汉唐时代,曾是闻名一世的人物,东汉班固的《汉书》和晋常璩的《华阳国志》都有他的传记,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中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名句,对扬雄评价很高。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郫县人,生于公元前53年,卒于公元18年,祖籍山西,祖辈在汉元鼎(公元前114年)年间,迁居郫县。在汉代扬雄是与成都的另一个文化名人司马相如相比美的辞赋家,世称“扬马”。他在汉成帝时当过给事黄门郎的官,后在王莽朝中任过大夫,政治上不得志,在天禄阁校书,最终被王莽迫害致死。扬雄学问广博,一生著述很多,著名的有《甘泉赋》、《河东赋》、《长杨赋》、《羽猎赋》及《法言》、《太玄》、《方言》等辞赋和哲学、语言学论著。因此,扬雄被后世称为“西汉大儒”,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
扬雄墓,又称子云坟,位于郫县城西10余公里的友爱乡三元场附近的子云村。从三元场往西约两公里处,公路左侧立有一块1985年7月公布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扬雄墓”石碑。如无此标志的指引,一般人是难以找寻了。从石碑到扬雄墓是一条宽约2米、长200余米的坑坑洼洼的乡村土路,两旁是农田。墓为圆型土堆,似一小山丘,高约6米,墓底直径约25米,墓上种植有碗口粗的柏树数十株。西南面有一小河流直冲墓足绕而向东南流去。墓侧竹林丛中有几家农舍。现墓无人护理,杂草丛生,似野坟荒冢;人畜任意践踏,墓足多处坍塌,河流冲刷严重,凭吊游人寂寥;伫立墓前,使人有凄神寒骨之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