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秋 瑾

家乡区县: 绍兴市柯桥区

被孙中山誉为“巾帼英雄”的秋瑾,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杰出的女诗人。她是山阴人,自称“竞雄”,又号“鉴湖女侠”。如今耸立于绍兴解放路轩亭口的秋瑾纪念碑,就是她英勇就义之地,时迁人逝,惟有碑能见证历史,孙文书、于右任撰写的碑文不断地在告诫后人以史为鉴。
秋瑾对绍兴酒情有独钟。在她短暂而又壮烈的一生中,留下许多酒诗和与酒结伴的佳话。她在诗《对面》中云: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电影《秋瑾》中写了当年秋瑾与陈天华等在日本郊外畅饮清酒、以裘换酒的故事。她以“貂裘换酒”的豪举,抒发自己的革命豪情,衬托革命者的英雄本色,壮举激越,十分感人。
她现存的诗词作品中以酒入诗的有16篇,词5篇,歌数首。其中《剑歌》云:
何期一旦落君手,
右手把剑左把酒。
酒酣耳热起舞时,
天矫如见龙蛇走。

《宝剑歌》云:
死生一事付鸿毛,
人生到此方英杰。
饥时欲啖仇人头,
渴时欲饮匈奴血。
诗中,她把酒和剑有机地糅和在一起,表达了把酒拨剑、无私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
秋瑾留学日本期间,除了与孙中山往来外,常与宋教仁、黄兴等把酒畅谈,讨论革命斗争事宜。徐锡麟、陶成章赴日后,她也常同他们聚会,举杯互勉,抒发豪情。1906年,秋瑾在上海从事妇女解放斗争,她所作的《勉女权歌》的第一句就是:“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后来接受徐锡麟之邀,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并在徐锡麟办的东浦热诚学堂兼课。陶沛霖在《回忆秋瑾烈士》的文章中说:秋瑾常雇一叶扁舟,备酒一斤、虾一碗,在去东浦的路上,一路豪饮赋诗,借以排愁涤恨。秋瑾特别爱喝浸枣子的绍兴酒,她曾说:“枣子酒,枣香味特别浓郁,又含有多种维生素,是妇女健身补酒。”又说:“绍兴酒和日本清酒不同,绍兴枣酒,越浸越红、越甜、越醇香,而日本清酒较淡。我喜欢绍兴酒,我常托人从东浦云集酒坊捎带。”王去病《秋瑾诗词研究》一文中说:秋瑾虽爱酒,但不狂饮,她在译著《看护学教程》中指出:“菜、酒、咖啡等取药用者,此等物随病症之利害而异,宜医生之命始用,决不可滥于病者。”她自己饮酒不过量,劝人饮酒时掌握分寸,当然也有少数例外,正如她诗中所说的:“将军大笑呼汉儿,痛饮黄龙自由酒。”“炉火艳,酒杯干,金貂笑倚栏。”“清酒三杯醉不辞。”当自勉或互勉之际可以用痛饮来表达,期待着佳音来到之时可以醉而不辞来表达感情。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遇害,秋瑾获悉后悲痛万状。11日,她手提羊毫,饱蘸墨水,伏案疾书,在致徐蕴华信中说:“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秋瑾曾在《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中表达:“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将乾坤力挽回。”正应了她此时此刻苍凉悲愤的心情,显示了她强烈的使命感和和高贵的爱国情怀。
秋瑾是“为革命而被砍头的第一个女烈士”,她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先驱人物,并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1939年3月周恩来同志绍兴之时,称赞“秋瑾是个新女性:自秋瑾带头打破了三从四德这种封建束缚以来,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未喊出之时,她敢于仗剑而起,和黑暗势力决斗,真不愧为一个先驱者”。并亲笔给表妹王逸莺写了“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浙东女儿争光”的题词,号召妇女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烈士的革命精神。

ashine19(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