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些“五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个中心主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12项内容加以细化实化,演示成一个个生动的核心价值观故事。点点滴滴、润物无声,孩子们在聆听中感受到心灵的洗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不是空泛说教,不是高深莫测的抽象理性,它包含各种关爱、帮扶、实践活动,使核心价值观人人都可感知可实践可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我身边”,“就在我身上”,潜移默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的工作,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精微的浸润。
在教育上、在舆论上,要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快刀子割肉一般,对价值观予以正确剖析,对丑恶行径予以鞭笞。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及其衍生的损人利己、假冒伪装、欺骗欺诈、冷漠无情、审丑比坏,要指出其本质及对社会、对人们的危害,分清是非。这里有正能量与负能量的较量,是个此涨彼消的过程。社会思潮、社会风气,正能量不去占领,负面的东西便乘隙而入,腐蚀人心,甚至争夺阵地,以至造成难以收拾的后果。所以,功夫需下在弘扬真善美的教育与实践上。最近,中宣部和全国文明办印发了《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提出了15个重点活动项目,这些项目,引导和启发我们把活动细化、实化、具体化、制度化、常态化。找到了抓手,实施起来,我们的企业、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就可以自然地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工作、生产、管理治理、教学的方方面面。
中宣部领导强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持续抓、反复抓,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耐心,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以贯之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以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劲头,推动其落地见效。可见这项任务不是一个时段的工作,是丝毫不可松懈的,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把工作真正做到家、做到位,去提升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新境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