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西关文化--上下九步行街

家乡区县: 广州市越秀区

 

建筑文化

传统的西关房屋建筑包括西关大屋、骑楼、竹筒屋等。步行街的骑楼建筑连绵千米,始建于清代,是一条既吸取了南欧建筑特色和中国北方满洲式装饰。既保留了西关传统建筑风格,也适应南方炎热多雨气候。可供商户、顾客在任何天气下环境下进行商业活动的实用又美观的建筑长廊,更是吸引了海内外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现日人流量以数十万计。

 

上下九的粤剧文化

30年代粤剧名伶的“夜宵饭堂” 西关的百式风味,有不少是由前之所谓“西关小姐”因食不厌精而制作出来的。她们往往家有万贯,闲居无事,故对饮食之道,颇有研究和贡献。另一方面,西关近乡土农家,物产丰富,不少风味小吃就地取材,自成一种乡土特色。再有,西关小贩云集,七十二行,五花八门,无所不有,不少小贩于街边摆卖,形成市井“俗味”。因此,西关的饮食风味,有土、有精、有俗,百味共存。
在数以百计的西关美食中,公认名牌的有20多种,其中10种还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如:荣华酒楼“荣华麻香酥”,南信甜品美食专家的“南信双皮奶”和“南信姜撞奶”,欧成记面食的“上汤鲜虾云吞”,伍湛记粥品的“伍湛记及第粥”,清平饭店的“姜汁奶挞”,莲香楼的“老婆饼”,银记的豉油牛肉肠、金钟阁的鸭润水饺。
据上下九商会副会长介绍,在20世纪30年代,在西关住着众多名闻省港澳的粤剧名伶,如郎筠玉、靓少佳等,他们经常在演出完以后到西关的几家著名小吃店去吃夜宵,不少大款大亨都如影随形地跟着来到西关的小吃店,这使得一时间不少西关的小吃店“声名鹊起”,成为高档食家,至今仍兴旺不衰。

 

喝早茶 享粤式点心


喝早茶是广州的传统活动,住在附近的老广州,平日里有空总要一家大小或约上三五知己到广州酒家、陶陶居这些老字号饮早茶,享受最正宗的粤式点心。

年轻人们则没那么讲究,随处可见的老摊老铺到处都可觅得美食,没有桌子椅子,当街一站,或边吃边逛,一样吃得心满意足。颇负盛名的“林林”牛杂店,店面才两三平米,一锅锅热气腾腾的萝卜牛杂正煮得“咕噜咕噜”响,看铺的阿姨递过一碗满满的萝卜牛杂,再加上海鲜酱、蒜蓉酱、辣酱、自制的酸萝卜粒,往旁边一站就吃开了,吃得热汗淋漓,却又在浓郁的香味中无限满足。林林的萝卜牛杂用料看起来不大精致,但萝卜块头不大,入味许多,牛腩味足,十分抵食。
吃了咸的东西后,该让清甜的甜品润泽一下味蕾了。有60年历史的南信甜品店,“南信双皮奶”饮誉广州。所谓“双皮”,是因为在制作时选用优质水牛鲜奶隔水煲滚,然后速注碗中凉冻,碗面便张起一层奶皮;再在奶皮上戳一小孔把鲜奶倒出,混以适量鲜鸡蛋白,再从小孔注入碗中隔水炖熟,碗中鲜奶又形成另一层皮,故为“双皮奶”。南信双皮奶,奶香扑鼻、状似琼浆、口感滑嫩,不少食客不怕路远,专门来此品尝。

 

免费WI-FI

上下九步行街免费Wi-Fi覆盖步行街主要路段,不包括室内区域。整个上下九路,信号覆盖区域分为三段,无信号覆盖的区域有两段,分别是第十甫路172号至下九路54号、距离赛博视频监控杆15米处至距离德星路口约15米处。

 

交通指南:

周边主要公交线路:
地铁一号线长寿路站;
恒宝广场总站:226、541、夜39;
长寿西站:3、6、15、61、82、530、夜5、夜15、夜33;
和平西站:6、61、82、176、251、297、530、夜5、夜33;
和平中站:2、3、6、251、297、530、夜5;
德星路总站(上下九步行街):高峰快线58、17、17短线、79、79A;
康王路总站(上下九):高峰快线57、205
上九路站:2、3、6、夜5;
上九东站:高峰快线36、高峰快线44、高峰快线45、2、4、8、31、38、61、66、124、128、134、186、209、217、556、823、夜6、夜7、夜16、夜26、夜31、夜72。

猫吃娴鱼(2014-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