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
校徽
校徽
成都东软学院校徽图案由青山、塔楼、连廊、流水四种元素组合而成。
背后的青山,既体现学院背靠青城山的特殊环境,同时象征坚毅挺拔的人文精神。
下方的水流,象征都江堰水利工程,既体现学院的特殊地理位置,同时象征科学和文化精神长流不息,造福人类的寓意。此外,水流的造型借鉴东北大学校徽中将水流与代表东北方的艮卦相结合的图形,体现学院“神韵源自东大,力量始于东软”的背景。
正中挺拔的塔楼,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同时象征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塔楼下方的连廊既是学院标志性建筑的一个副局特色的组成部分,同时可以被看作由连贯的字母IT所组成的桥梁,象征学院办学理念和特色——架设IT教育与产业应用的桥梁。
教学特色
编辑
人才培养
以TOPCARES-CDIO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借鉴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工程教育模式,依据IT人才能力指标,创造性地构建了综合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八大能力体系(技术知识与推理、开放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工作、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应用创造社会价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TOPCARES-CDIO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17]
强化实践教学
学院强调“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安排上,实施“1321”学期设置:1个学年3个学期,其中2个理论学期,1个实践学期。理论学期每门课程以项目为教学载体,实施基于项目、案例的学习,强调“精讲多练”的理论教学;实践学期以项目为载体,实施基于工程实践的项目实训,强调“面向行业应用的进阶式实践”教学。“1321”的教学实施,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工程实践的工程教育思想,突出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17]
学院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即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能力将拥有的知识不断创新和迅速应用到实践中去。[17]
强化外语应用能力
学院注重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常年聘请多名外籍专家和教师,从事英语、日语和IT专业课程的设计、开发与教学;学生通过人手一台随时可以联入校园网的笔记本电脑,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英语强化训练系统、日语强化训练系统以及校园网上丰富的课件资源可随时接受听、说、读、写全方位外语应用能力训练。[17]
学院构建了“立体化”和“行业化”特色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实施英语分级教学,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训练和提高。[17]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为了确保TOPCARES-CDIO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以“学生为本”,建立了以学生“学习产出(LearningOutcomes)”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立了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从质量目标、质量策划、组织保障、过程监控、信息反馈及分析等方面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与改善工作,实施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师评估、学生学业评估、实践教学评估、教学管理评估等,形成人人心中有质量,事事结果有质量,校园处处弥漫“质量”的文化氛围,为培养高质量IT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1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