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政功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组织力量对民族成分疾称进行辨别。这项工作,就是民族识别。经过努力,科学地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民族识别的顺利进行,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
先秦时期
夏、商、周至秦汉时期,当华夏族(汉族旧称)开发黄河流域的时候,各少数民族先民也同时开发了周围的广大地区。比如,生活在东北的东胡、肃慎、挹娄、夫余、乌桓等民族在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北部的俨狁、狄、匈奴、鲜卑等民族在今蒙古草原和华北北部以及西北一些地区;西域的龟兹、于阗、鄯善等“城郭国”的各族在今新疆地区;西北部的戎、羌、氐等族在今西藏、青海地区;南部的苗、濮、武陵蛮、长沙蛮以及东南部的百越等南蛮各族在今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黎族和高山族的先民分别在海南岛和台湾;越人的一支在今香港、澳门地区……各民族祖先在各个地区,以他们辛勤的劳动,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秦汉隋唐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公元前221年),标志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在此后的两千年历史发展中,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在边疆地区建立政权,或者入主中原,成为统治民族。如秦代北方的匈奴、西北的西域各族、西部的羌、东北的东胡(鲜卑、乌桓)、夫余等族都建立过自己的政权;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两晋的短暂统一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曾建立过23个政权。其中匈奴族建立过前赵、北凉、夏3个政权;鲜卑族建立过代、北周、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等政权;羌族建立过后秦;巴氐族建立过后汉;汉族建立过前凉、冉魏、西凉、后蜀、北燕5个政权。隋唐后,经五代十国到宋、辽、金,中国又一次经历割据,形成各民族政权对峙的局面。如宋朝先后与契丹族的辽、女真族的金朝对峙等。此后,蒙古族建立元朝。
宋元明清
宋、元、明、清时期,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元朝在内地和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行省”制度,密切了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满族建立的清朝,早期曾抗击沙俄、英国等殖民主义在中国东北、新疆、西藏等地的侵略,捍卫了国家早期的统一。综观中国的历史,虽然政权有分有合,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基本趋势。
近代时期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族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各族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1851年在广西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有壮、瑶、回、苗、蒙古、彝、白、傣、哈尼、僳僳等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起进行斗争。其中有不少著名人物就是少数民族,如北王韦昌辉、西王萧朝贵,以及著名将领林凤祥、李开芳等都是壮族。
民国时期
鸦片战争后,沙俄强占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英军和法军分别侵略我西藏和西南地区,激起各族人民的奋起反抗。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和西北、西南地区的各民族人民积极组织抗战,英勇抗击侵略者。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使各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团结和统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