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某夜,细雨蒙蒙的长安城笼罩在一片夜幕之中。忽然,从沉沉黑夜中刺出一道闪光,只听见从一间民宅里传出一个女人凄厉的叫声。人们循声赶去,只见这家房门大开,屋子里一片漆黑。点灯一照,人们不由得吓了一大跳:地上赫然躺着一具血淋淋的女尸。
狄仁杰纸扇断案死者是这家媳妇贺氏,年约二十八岁。因丈夫范小山常年在外贩卖毛笔,所以家中只剩下她一人独守空房。她今夜因何被杀?凶手到底是谁?这一切不得而知。
有人清醒过来,慌忙去报案。经过现场查看,差役在门后小院中发现一把小扇。知府大人细细看了看小扇,只见上面题诗一首,字迹清晰秀美。下有一行小字,写的是“蜚卿吴兄指正”,落款是“王晟”。这条重要线索立刻吸引了知府的注意力。这王晟是谁,问遍差役无人知晓,但吴蜚卿这个名字大家都十分耳熟。他是长安城有名的富家子弟,平日里行为放荡,举止轻狂。所以知府便认定是吴蜚卿杀人无疑。
于是,知府命人逮捕了吴蜚卿。几次审问,他都拒不承认。那知府大怒,下令严刑拷打,可怜吴蜚卿熬不过板子屈打成招,招认了杀人的罪名。吴蜚卿料到自己必被处死,便嘱咐他的妻子将家中所有的钱财都用来救济社会上孤苦无靠的人,还暗地里在狱中贿赂监狱看守,帮他购买毒药,准备一死。
过了不久,狄仁杰担任了长安知府。一天,他正在衙中审阅判过的案件,当看到吴蜚卿的杀人案卷时,陷入了思索。
他向左右问道:“吴蜚卿杀人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左右告之有扇为证,便拿出在现场拾到的那把扇子。狄仁杰接过扇子仔细看了一遍,然后问道:“王晟是什么人?”堂下都说不知道。他又把案件审理的全部记录细细看了一遍,立刻下令为吴蜚卿去掉死囚犯的刑具,把他从死牢转移到一座库房里。
范小山闻之不服,上堂争辩。
狄仁杰怒问道:“你是想随便杀一个人了事,还是想找出元凶报杀妻之仇呢?”大家怀疑狄仁杰偏袒吴蜚卿,但都不敢讲话。只见狄仁杰又发出一支传讯犯人的竹签,立刻拘捕了南门外杏花酒楼的老板。老板十分恐慌,不知自己身犯何罪,战战兢兢地跪在堂前。
狄仁杰问道:“在你酒楼墙壁上有城内李秀的题诗。我来问你,这李秀是什么人?他是什么时候到你酒楼里来的?”
老板回答说:“去年秋天,有三位秀才在本店喝酒,醉后在墙上题了一首诗,但不知他们住在哪里。哪个叫李秀,小人也不知道。”
狄仁杰立刻派差役拘捕李秀。几天后,李秀被押到府衙。狄仁杰一拍惊堂木,喝道:“李秀,你身为秀才,为什么要蓄意杀人?”
李秀一听十分惊诧,连连叩头说:“大人,万万没有此事。”
狄仁杰把扇子扔到堂下,并质问道:“这诗明明是你所写,为什么假冒王晟之名?”
“大人,此诗确实是小人所作,但这字实在不是小人所写。”
狄仁杰说:“能知道你这首诗的,必然是你的朋友,你仔细看看,是你哪个朋友写的?”
李秀又拿起扇子细细看了一会儿,回答说:“大人,看笔迹好像是王佐写的。那天他也在酒楼同我一起喝酒。”
于是,狄仁杰立即派差役逮捕了王佐。捉到之后,狄仁杰又像审问李秀一样,将王佐从头到尾细细审问了一遍。王佐当即供出一条新的线索,他说:“这字是城内皮货商人张成求我写的。他说王晟是他的表哥。”
听到这里,狄仁杰不由得心头一动:“凶手就是张成!”立刻命人将张成押到,升堂一审,在人证物证面前,他只好低头认罪。
于是,这起强奸未遂杀人案,终于真相大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