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胜地---芒砀山

家乡区县: 夏邑县

芒砀山[mángdàngshān]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有“仙女峰”之称。

芒砀山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亦埋葬于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讲学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景观;西汉梁王墓群星罗棋布,传承千年的芒砀山古庙会每年在此上演。

芒砀山是豫东集山水、人文、民俗为一体的汉文化旅游胜地,景区面积十四平方公里,2002年被纳入河南省“三点一线”的黄金旅游带, 2006年9月,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文明旅游风景区,被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授于“中国国际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景区”。芒砀山坐落在永城市芒山镇,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与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徐州、连云港六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东距徐州观音机场约80公里,西距商丘机场约90公里。310国道、永砀公路、商徐公路贯穿其间,连霍高速公路与济祁高速公路“十”字相汇并设芒砀山站,徐兰客运专线在芒山镇设永城北站.据历史学家考证,古代的芒砀山地区是一片泽国,薛湖、滦湖南绕,丰西泽、沛泽北环,西边是孟渚泽,东边有沙泽、余泽,砀水、获水、谷水、睢水、泡水等河流纵横其间,芒砀山周边全部是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芒砀山也因此显得更为清秀与峻拔,也成为农业、渔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水经注》记载“山有梁孝王墓,或(获)水又东,谷水注之。水上呈砀坡,坡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诸坡流散,为零水、澴水、清水也,即而成潭,谓之砀水。”因距离黄河较近,历史上屡受其泛滥之害,黄河数次大决口,泥沙汹涌而下,最终将芒砀山周边的河流湖泊连同芒砀古城淤积于地下。

芒砀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代表,自古为华夏名山,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犹如一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又似矗立于千里平畴上的一座丰牌,处处镶嵌着美丽动人的故事。

据《砀山县志》记载,永城芒砀山是上古时期著名的采石场,黄帝曾到芒砀山巡视,蚩尤曾在此活动。西周至春秋时期,芒砀山属宋国领土,相传宋僖公葬于僖山。孔子“去曹适宋”,恰好经过芒砀山避雨,留下了世界唯一一座用“孔夫子”命名的山峰——夫子山。《神仙传》、《太平广记》与《永城县志》记载战国时墨子曾隐居在芒砀山北周狄山。

秦始皇置砀郡,治砀县,位于今芒砀山麓,至今有砀郡遗址。“秦始皇望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之”;汉高祖刘邦隐于紫气岩,斩白蛇起义。“秦将章邯从陈,别将司马橺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刘邦率兵与秦军在芒砀山大战三日,收复砀城。而陈胜起义之后却被车夫庄贾杀害,被埋葬于芒砀山主峰南侧山脚下,该处存有陈胜的墓冢跟郭沫若手书的石碑。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正是以这支部队为基础,刘邦受命西进,轻取关中,与项羽争夺天下,并建立大汉王朝.

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在此建汉高祖庙,并亲往祭祀;梁孝王刘武曾在芒砀山左右筑东苑,包括落猿岩、栖龙岫、鹤州、雁池、凫岛等风景,梁国诸侯王更是把芒砀山视为最终归宿。

王莽时期,渤海太守蒋诩隐居于鱼山。东汉末年,曹操设“摸金校尉”及“发丘将军”盗取及发掘永城芒砀山山上的汉梁王墓群72船宝物。刘备、张飞等曾与曹操争夺徐州,张飞败走后据守芒砀山,并筑寨称王。 至今山寨仍存有两余米的石墙,汉末高人申屠蟠隐居于此。

南北朝,宋与北魏战于此,山林中犹击鼓为疑兵,大破魏军,魏军“争渡泡水,水深酷寒,冻溺死者殆半”。

唐代,薛仁贵“一马扑到黑风口,三箭射下凤凰城”,留下砀城神奇的传世故事。唐末起义军曾与唐室士兵战于其中一个山头磨山之上。高适、李白、杜甫畅游芒砀山,传下千古诗篇。

宋代水浒英雄樊瑞、项充、李衮芒砀山聚义,宋江、吴用、公孙胜前往收降,《水浒传》有篇目曰:“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梅尧臣途径永城专门到芒砀山游。

明代,祝枝山留下《歌风台》诗篇;李自成据芒砀山抗衡明军。

太平天国时期,张乐行领导的捻军攻下永城县后,“芒砀农民蜂拥入捻,军势倍增”。

抗战时期民族英雄鲁雨亭血染李黑楼,长眠于芒砀山麓。中国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一部由六小龄童主演以永城芒砀山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追踪309》。

紫帆(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