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著名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人———李端棻
蹇李端棻(1833-1907),字苾园,贵州贵筑(贵州贵阳)人。李端棻是清末著名的维新派大臣,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曾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一起组织发动“戊戌变法”,并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一生痴心于办教育,是北京大学的主要创办者之一,贵阳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李端棻幼岁而孤,曾随叔父李朝仪赴京城求学,同治进士。历任学政、刑部侍郎等职。1889年秋季,李端棻以内阁学士身份出任广东乡试主考。阅卷时,慧眼识拔考生梁启超,后来,年仅16岁的梁启超前来拜见这位识才的主考官,才华横溢的梁启超给李端棻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将堂妹李蕙仙许配予梁为妻……查看全文>>>
...............................................................................................................................
- 乡土文学作家蹇先艾
蹇先艾(1906-1994),贵州遵义人。出生清末名门,自曾祖父始,累代皆有功名。祖父官至道员,清同治八年 (1869)奉办“遵义教案”有功,加赏布政使衔。父蹇念恒,举人,曾任今越西等县知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9月12日,蹇先艾出生于县署,辛亥革命时随父母返回遵义。蹇先艾敏捷好学,童年喜爱观赏鸟语花香的故乡景色,亦好听家中老仆人讲《三国演义》故事。稍长,入私塾,且于其父指导下读古文,联句作诗,十来岁能作古体诗。以后发表旧体诗,多用笔名萧然。民国8年(1919年)冬,蹇先艾至北京读书,先后就读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查看全文>>>
...............................................................................................................................
- 金陵名家--肖娴
受康有为影响,萧娴学书从篆隶入手,与现在一般入从楷书开始不一样。她认为,“楷书是从篆隶而来。篆是圆笔,隶是方笔,圆笔方笔都掌握到了,不论改写楷书、行书或草书都不难掌握了”。取法乎古,这当然是最难得的。她的书法,开始就是以“三石”为宗;“三石者,《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是也。历史上,女书法家并不多;即便有,一般也以秀丽婉约见长。萧娴的字却有伟丈夫气概,这与她宗“三石”是很有关系的。她最以大字行楷书胜,点画纵横驰骋,外放内敛,大气磅礴,与老师书如出一辙,以重、拙、大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
- 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文史学家———陈恒安
陈恒安(1910 — 1986),原名德谦,字恒堪,号宝康,贵州贵阳人。1910年6月生。幼承父教,富才思,有神童之称。最早师从黔中名儒乐嘉荃习文,又从王仲肃治小篆兼临《毛公鼎》、《孟鼎》和《散氏盘》,后拜名师杨覃生。年轻时便加入贵阳“诗钟会”,会友皆硕彦前辈,“惟先生年最少”。通经史、工诗词、精训诂,富收藏,擅文物鉴别。曾任贵州省通志馆编纂,执教于贵阳师范学院、大夏大学。抗日战争时期任贵州省立艺术馆馆长,倡导艺术教育,对转迁来黔的文艺界人士一概热情接待。与徐悲鸿、沈尹默、叶浅予、商承祚、马衡、赵少昂、马万里、乔大壮等交往,视野益宽
- 成道于贵州的王阳明
王阳明(1427-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遗憾的是,人们但知王阳明生于浙江,却没有充分重视他“成道于贵州”。其实,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倘若不经此“大彻大悟”,王学恐怕很难臻于炉火炖青的境界。长期以来,“龙场悟道”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恍然大悟,而忽略了其间许多思想转变及理论形成了重大情节。王阳明学说,并不是产生于他那“水乡泽国”的故乡,而是产生在穷乡僻壤的龙场。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它与王阳明当时的处境和寂然心态有极大关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