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子苗寨

鞍子苗寨民族风情园,位于距彭水县城46公里处的鞍子乡场镇所在地,包括大池村1组的石磨岩苗寨、神皇岍苗寨,鞍子村1组的云盘苗寨等,是一个集苗街、苗歌、苗舞、苗民村落、苗文化习俗、苗乡自然山水风光于一体的民族风情旅游景区。由于此地为罗氏后人流亡地,顾又名罗家坨苗寨。至今,鞍子全寨的居民多为罗姓。
罗家坨苗寨四面环山,寨居山凹,全寨子同为罗姓没有杂姓,故名罗家坨;苗寨地处梅子、诸佛、鞍子三乡结合部,罗家坨东邻梅子的甘泉村、诸佛的小里村,北与鹿 角镇横路村隔河相望,西南与本乡的鞍子村相连,隶属鞍子乡新式村四组,距乡人民政府6公里,共有罗姓80余户,350余人,面积3平方公里(包括森林面 积),其中:耕地面积1500亩,原始次生林面积2500亩,平均海拔800公尺,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土地肥沃、物种丰富、气候宜人,苗族气息保 存完好的苗族村寨。[1]
而今的罗家坨仍然还延续着罗氏家族原滋原味的风土人情,住的是青瓦木结构四合院、石海坝、吊脚楼和“马屁股”民居,以火铺、鼎罐、三脚、铁锅、石地、石磨、 石滤、草凳等为生活工具,耕牛、犁头、锄头、蓑衣等为生产工具,背桶、背篼、高夹等为运输工具,娶亲嫁女按周公礼节,讲三媒六证,按三回九转之风俗,吹吹 打打、骑马坐轿才能步入婚姻之天堂。人死之后要请乐师,诵经拜佛,入棺上孝,开路、置办道场地多日(三、五、七、十一日至一月不等)方能入土安葬,七七四 十九天后,亡人脱落灾脱落难,才能转世投胎,早升天界。罗氏家族人 ,能歌善舞,山歌、民歌优美动听,长唱不衰。

缺根筋(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