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名医——张元素

家乡区县: 保定市易县

张元素(生卒年不详) 金代医学家,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字洁古,易县军土村人(今水口村),张元素27岁应试经义进士,因犯讳而落选,于是便专心学医。曾任过涿州学正,他虚心研究学习古代的医学理论,但不拘泥古方,提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灵活吸收前人经验,结合自己数十年临床实践,不断总结,而有了新的建树。

张元素善治伤寒,一次同时代名医刘完素,因伤寒已8天不能进食。张元素赶去看望他的病。因当时张还没有名气,刘完素因看不起他而转脸面向墙壁。张不但断准脉情,而且指出用药不当,使刘信服。按张元素的处方服药后,刘完素的病很快就好了。从此,张元素名声大震,后独成一家体系,形成“易水学派”。

张元素所代表的易水派主要研究治疗脏腑症候的病机,他的脏腑辩证理论,主要是从人的脏腑寒热虚实来谈病机辩证学说,对于一般内科杂病的治法,主张先从辩脏腑的虚实着手,如对肝病,他首先提出肝脏的正常生理,然后列述肝脉在各种不同病理情况下的变化,进而定出较标准的药物和处方,其它脏腑也大致如此。既有理论,又有实际经验。他的遣药制方理论,即根据药物的特性疗病处方理论。中医学上,把寒、热、温、凉看作药的气,把酸、苦、辛、咸、甘、淡看作药的味,气与味合,而成药性,也就是药效作用的根本所在。张元素认为各种药物的气味厚薄是不相同的。从这个观点出发,他把药物诸品分成五大类。他还发明药物归经之说,取各药性之长,使他们各归其经。同一泻药,有泻肝火的,有泻肺火的等等。在这个基础之上,拟定了制方原则,共分“风、湿、暑、燥、寒”五种制法,他以什么特性的药治什么症候的病,借相生相克的关系,说明疗病的原理。其著作有《医学起源》、《珍珠囊》、《药注难经》、《注叔和脉诀》、《洁古本草》及《医方》等。

闫娜(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