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泉洞摩崖石刻,又称曲水流杯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增江街五星村周山自然村后山的崖壁上。在山的南面山溪中有水潭,潭边有崖壁,溪水从高处潺潺而入,犹如清泉涓涓注入杯中,故名“曲水流杯”。据《增城县志》(中华民国10年版)载:东晋时期葛洪(葛仙翁)曾来此采药洗炼仙丹,后人建祠、亭纪念。
自那以后,更多的仁人君子慕名前来游玩,谒葛仙祠、观碾药石,饮流杯沱。别前或题诗、或留记,留下了摩崖石刻等许多文化遗迹。崖壁上现仍存有文字石刻十处,其中北崖三处,南崖七处,每处自成一幅。其中有纪年的六处,无纪年的四处(部份文字已残)。有纪年的石刻中,最早的刻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最晚的刻于清乾隆辛丑年(1781).
其间还有南宋乾道戊子年(1168)、明天顺己卯年(1459)、正德辛巳年(1521)、万历壬子年(1612)镌刻的石刻文字,前后跨越710年。石刻文字有楷书、行书、行草、隶书等多种字体。有七言诗,五言诗,有游后留记。飞泉洞摩崖石刻历近千年而保留基本完好,是广州市现存最早之一的摩崖石刻,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2002年7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