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艺术发展到今日,已经不是当年文人骚客们的专属标签,依我之见,它是属于每个人的财富,不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
最早的诗歌伴随音乐舞蹈而生,为人类之抒发感情之利器,甚至早于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发展。
据可考我国最早的歌曲,是讲述大禹传说的《涂山氏妾歌》,这是一首只有四个字的歌曲。
候人兮猗——
伴随着历史长河的滚滚而流,诗歌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大放光彩,各朝历代文人们的感怀兴咏,帝王将相的千年叹息,市井俚俗的生活艰辛,都使其发展出丰富的体裁和严谨的规格。
有了人类,就会诞生语言,盖自语言开始以来,就有了诗歌无穷的可能性。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于诗。
《乐记》有云: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而动,然后心术行焉。
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
诗是什么?诗有什么作用?
我们可以不提旧体诗这种复杂的语言艺术,不说蓬莱文章建安骨的瑰丽和宏大,只说说我们的现代诗歌,它不像旧体诗,新人总能被挑出来一堆毛病,而且你还得接着,去接受这些意见。
但现代诗哪有什么固定的,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文人之间可以互相挑刺,可最重要的还是读者的感受,我喜欢你,那你便是好的。
我在上一篇回答里就写到:我们读书,读的是感动,这种精神力量就滋养着我们的心房,同理,诗也是这样,我们读诗写诗,也是为了心中久久不灭的感动,不论它是明月秋水,还是荒芜的土地,倔强的白杨,这份感动,永远都不会忘。
我们也常用如诗如歌去形容我们的人生,形容人生的复杂和波折,精彩和无奈,一笔一划,一叹一咏,就勾勒出了大千世界,红尘滚滚。
诗歌如梦啊,我们的梦不就是多彩缤纷的吗?
我一直坚信现代诗是灵性的,每个人都可以写,每个人都可以把它写好,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的心血之作,打工诗人的悲歌讴叹,七岁稚童的玩心童趣,不都曾令我们感动过吗?
诗嘛,只要不是垃圾到不能入眼,或是像梨花体乌青体那种乌七八糟的东西,总有人会被你感动,总能找到自己的知音和读者。
我并不喜欢海子的诗歌,但我喜欢西川,北岛,因为他们可以给我感动,海子给不了,哪怕他的赞誉再高。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就是不喜欢。
情感浓郁到极致的结晶便是灵性,诗就是人类心智,灵性的集合体。
我们都有情感,都有爱,都有过温柔和感动。
所以诗是我们每个人的财富。
我爱它。
最后贴一首诗人西川的诗歌,看看他的文字力量,是否能给我们感动。
我时常看见在原野里
一个村童,或一个农妇
向着无语的晴空哭泣
是为了一个惩罚,可是
为了一个玩具的毁弃?
是为了丈夫的死亡
可是为了儿子的病创?
啼哭得那样没有停息
像整个生命都嵌在
一个框子里,在框子外
没有人生,也没有世界。
我觉得他们好像从古来
就一任眼泪不停地流
为了一个绝望的宇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