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玉皇庙(二)

家乡区县: 德州市齐河县

     说玉皇庙影响了乡人,一点也不为过。但玉皇庙也曾失去过光泽。如火如荼的“文革”年月,“破四旧立四新”清洗了一切。玉皇庙的大殿被扒了,玉皇阁被扒了,玉皇大帝成了一堆泥巴,送子娘娘成了一堆烂土……更有甚者,还以各种流言传说着玉皇庙里的道士夜晚摸尼姑的故事。后来知道,捕风捉影的事不应安排在玉皇庙里,因那里没有尼姑,只有道士。倒是解放后有道士还俗,聊城那面的的尼姑庵里来过一尼姑与还俗道士结婚成家,在玉皇庙旁边的院子里生活了几十年,并繁衍下后代勤劳地过着日子。读二年级时,上早学的我见过那道士和尼姑恩爱依偎着一起散步。走到一处高坡,他们面朝东方而坐,目不转睛地望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想来是在迎接紫气东来。

     文革之中,几乎没人再去追溯关于玉皇庙的传说,围绕玉皇庙曾发生过的大事小情,也很少再听人们说起。那年月,玉皇庙就是封建迷信,就是需要破的“四旧”,谁要大着胆子再为一座庙宇说点什么,或者抱抱不平,一定是要吃亏的。但风水轮流转,一转几十年。后来,玉皇庙那硕大的院落里曾经的雨洗青瓦碧,槐叶入眼青的景象,还是令乡人们想起了它的鼎盛,也想起了它的落寞。于是,人们冲破“四旧”和封建迷信的禁锢,滔滔不绝地述说玉皇庙的鼎盛,述说玉皇庙的落寞。无论鼎盛还是落寞,都是乡人们丢不下的情怀,每每说起必有一番痛彻骨髓的感慨。

     当然,对于“玉皇庙”这三个字人们并不陌生,因为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玉皇庙。但座落于齐河县焦庙镇西部赵牛河畔杜庄村东头的玉皇庙,却有着它的神秘和传奇。说它神秘,是因这座庙宇历遭破坏,目前根本没有任何影像留下,有关的文字记载也几乎为零。对于玉皇庙的历史,只能凭着人们的记忆去描述,描述的对与不对根本无考。

     按说有关玉皇庙的历史,在玉皇庙院内的一些石碑上应有记载。但文革之前那些石碑还在,随着文革的兴起什么石碑啊佛像啊,统统被砸烂踏上了一万只脚。模糊印象里,只记得玉皇庙是一座挺独特的庙宇,与其他飞檐翘壁、庄严肃穆的庙宇不太一样,院子不很大,有一进二进,南北总长也就二百米左右,东西宽一百多米。一进院子的正北是正殿,也就是附近村人俗称的大殿。大殿前还有棵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的唐槐,郁郁葱葱的枝叶随风摆动,仿佛在诉说尘封的往事。大殿里供奉着玉皇大帝像。道教认为玉皇是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神权最大,除统领天、地、人三界内外神灵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和吉凶祸福。因此,陪伴玉皇大帝的多有三清、八仙、斗母和金刚。二进院子正北是一二层楼阁。故乡人对“阁”的发音很奇怪,是“皋”而不是“阁”。词典解释“皋”多指水边高地或岸,比如江岸,想必故乡人以为房子上摞房子高了一层,当然就含有“高地”的意思,便也就把阁念成了“皋”。如今五十岁以上的人还记得,当年玉皇庙被乡人们称为“皋”的地方,上层供着上八仙,下层供着下八仙。“皋”的东边有东宫,西边有西宫,里面供奉着碧霞元君和东宫娘娘、西宫娘娘。据说“皋”里所供的神灵,最神通广大的是碧霞元君,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还有疗病救人的本事,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

     当年由地面通向二层“皋”有道转着圈的石阶,依稀记得经常会有年轻男女坐在石阶上。如今想起来他们背靠着神灵,也是一种永恒,可以对着“皋”上的碧霞元君或娘娘们发誓,或许愿,但他们的身影却很轻颖,跳下台阶的那一刻满脸写着的是幸福。几十年后,故地重访,脑海里依然镌刻着那样的画面,但物昔人昔,只能哀叹唏嘘。由此便又想起了玉皇庙院子西墙边的马王庙、土地庙和送子殿。对马王庙、土地庙的记忆已十分模糊,而对送子殿却记忆犹新,因为四周的小树枝上总是压满大大小小的石头和拴满红红的布条,据说是周围村子里的老人们许的愿,用石头压住用红布条拴住自己的孙子,希望新娶的儿媳妇能早日生男娃儿。送子殿比较矮小,是一座用石头砌成的地堡,读小学时我曾弯腰探头进去看过,发现里面不仅供着送子观音,还有一些精美壁画,正北面是麒麟送子图,东侧和西侧各有四个人物造型,细看是八个人组成的“八仙过海图”。

     就是这样一个石头砌成的地堡和它周围那些郁郁葱葱的小树,却吸引着附近成百上千的村人去压石头去拴红布。农村人给孩子起名可谓五花八门,但在我们那一带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叫“拴住”的男孩儿,而且不止一个,有的村子会有三个五个,甚至十个八个,也就有了大拴住、二拴住、三拴住,或李家拴住、王家拴住、徐家拴住……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那些“拴住”是从庙里拴来的,是送子观音赏给他们父母的一份大礼。也有“拴”来的女孩儿,许是因为重男轻女的缘故,“拴”来的是女孩儿大都不声张,会锲而不舍地继续去拴,什么时候“拴”来男丁那必定会大张旗鼓声张一番。之后,玉皇庙的送子娘娘和玉皇大帝,也必定会“吃”到这些“拴住”父母送过来的重礼。

 

王海飞(2015-05-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