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谷发源于中江县,流经金堂、简阳,在雁江区保和镇宴家 坝两河口汇入沱江。全长136.54公里,雁江区境内河道长34.4公里,目前已发现的自然景观有25处,人文景观13处。
从保和镇两河口到老君镇双河桥,是花溪河下游地区,这一段河面宽阔,河水平静,两岸绿树成荫,翠 竹掩映,清澈的溪水倒映着两岸,形成“山在水中,舟在山上”的奇特景观,从保和镇钓鱼村踏水桥经和平桥到中和镇罗家村三河口,这一段景色是花溪 的精华,青山绿水用在这里一点也不夸张。两岸山上是通过国家林业部验收的长江上游防护林,秋天的林中,红黄绿叶交相辉映,五彩斑斓,可 与九寨秋色比美。过了三河口,河床陡然狭窄,宽不过十几米,河水深不可测,三四十米长,十多米宽的巨石随处可见,横卧在河道两侧,犬牙交错,小舟也无法行驶。两岸山势险峻,林木茂密,山高两三百米形成四千多米长的花溪怪异景观。
凤岭公园
鼎言推荐星级 ★★☆☆☆
凤岭公园位于资阳市区内,占地600亩,有莲台寺,是市区游客休闲的场所。凤岭公园已规划为资阳市重点旅游中心,地处城市中心地带,开发前景看好。
鲤鱼湖生态旅游景区
鼎言推荐星级 ★★☆☆☆
鲤鱼湖生态旅游景区位于雁江区清水乡鲤鱼村。该湖集雨面积8.8平方公里,占地面积2000亩,总湖容700万立方米。距离资阳市区19.8公里。湖区内岛屿众多(30个),空气清新,山水田园风光优美秀丽,新修的水泥路直通湖区,农副土特产品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流传着动人的传说。以山、水、林、果、茶、垂钓为特色,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主;新建成的苦丁茶园令游人留恋忘返。
半月山拜大佛
鼎言推荐星级 ★★★☆☆
中国大佛四川多,四川10米以上的大佛总计15尊,资阳占了三分之一,又有了四川大佛资阳多的佳话。
资阳市境内5尊大佛都凿于唐代,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岳卧佛长23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半月山大佛高23.4米,杨家湾大佛高10.5米,骑龙坳大佛高10.5米,丹山大佛高10米。
半月山大佛,因座落于山形似下弦月的半月山而得名。它位于资阳市雁江区碑记镇,是四川第二大坐佛,据说在世界上排第22位。
半月山大佛属摩崖造像,即在山崖石壁上雕造的佛像。其尤弥勒佛倚坐像,属净土宗造像。大佛端坐于长方形石龛中,坐南朝北,身高22.24米,胸宽11.2米,结构雄浑古朴,气魄宏大,一望而令人产生敬畏之心。而佛像面部丰润,双耳垂肩,表情安祥恬静,目光平和下视,好象在关切地注视着礼拜者,又使人觉得可亲可敬。
龛左侧上部有壁刻,“贞元九年八月十五日”九字较显,余字剥蚀难辩。中部刻有《大佛会碑序》。另,半月山壁崖还有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摩岩刻,叙此山旧名福胜山,字多剥蚀,书撰姓名无存。还有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摩岩诗刻,诗云:“唐朝知名寺,资川大道场,悬岩低翠艾,乱石杂修篁,忆古寻遗迹,凭高人异乡,西窗好观景,少憩赞公房。”
半月山大佛的建造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它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一说始建于唐德宗贞元九年,即公元793年),陆续用了150年,相传七代人,方在悬崖峭壁上凿建成初具形态的大佛像。到公1131年(宋高宗绍兴元年),川南居士梅修率石刻大师周义等人,为巨佛开凿眉目,直至完全竣工。大佛的建成共历时484年。
至明代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严子恭、罗恕等人与僧人海明聚会,在大佛身旁营造寺院,修建佛殿五楹。并在大佛崖下,依佛门古规次第修建天王殿、弥勒堂、大雄殿、关圣殿、三星殿,历时16年而成,取名大佛寺。寺院建造雄伟,雕刻精细,刻有《西游记》全传。至此,大佛寺香火渐盛,甚为热闹。从大佛的开凿到寺院的建成,先后历时800多年。它们不仅是宗教的产物,更是数十代人心血、智慧、汗水的结晶。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半月山大佛逾干年风霜雨雪,风化剥蚀不可避免。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作“四旧”来破,损毁严重,大佛所有附属设施被拆除毁坏。后来,后山大量开采石料,更使大佛伤痕累累。大佛寺则用作学校、乡政府,又先后于1971年、1972年拆除,修建了学校、乡政府。最后一批毁于1977年。1981年半月山大佛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冬,省、县拨款及社会募捐共筹资30多万,对大佛进行了初步维修。但大佛的附属设施和寺院已荡然无存,寺内文物散失殆尽,包括价值连城的《西游记》全传雕刻。大佛脚下,如今是一片杂乱的民居。那些雕龙凿凤、图案精美的庙柱残段和香坛,早已成了农家拴牲口、装污水的器具。只有原寺院山门前的两棵黄桷树尚存,历数百年风雨,依然郁郁葱葱,与孤立山崖的大佛遥相呼应,共成世事沧桑之见证。
作为宗教造像,因为寺院被毁,没有了活动的场所,半月山大佛香火冷落。而作为地方文物,因为地处偏僻,宣传不够,世人知之甚少,连不少资阳人亦不知其于何处、为何物。巨型千年古佛寂寂湮没于荒野……
莲台寺
鼎言推荐星级 ★★☆☆☆
莲台寺始建于唐朝,原址在现资阳市精神病院处,几经兴衰,因唐高僧智诜和尚曾主持莲台寺,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现在凤岭公园内异地重建,目前已初具规模。
莲台寺在资阳城北3里许的莲花山上。民国38年《资阳县志稿》转引旧志,莲台寺,智诜披剃出家处。他出家后,在莲台寺前凿池种白莲。旧说,莲花不常开,若遇科场年,莲放,科名如其数。明末寺毁,1717年重建。寺前匾镌“龙蟠凤翥”四字,笔势雄伟。
因智诜在莲台寺出家,到明朝,“莲池夜月”被列入资阳八景,成就无数佳话。每届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皓月当空,花影摇曳,人静景幽之时,最见风致。
何渊有诗:“半亩方塘注涧泉,玉莲遗种自何年?群花占断云间地,一鉴频开水底天。光接冰轮来海上,影联仙桂到池边。中秋乘兴登临夜,喜接嫦娥咫尺间”。
1941年11月在莲花山上掘得“资州城墼”汉砖。1951年莲花山崖墓出土红陶屋,发掘古物90余件。有浮雕圆柱与斗拱,鉴定为唐代梵刹遗迹。据当时的考古学者张圣奘考察莲台寺称,石刻佛头、罗汉庄严精美,装饰瑰丽繁富,疑为唐雕。
丹山白塔
鼎言推荐星级 ★★☆☆☆
丹山白塔及石刻均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属省、市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始建于唐代的丹山白塔残缺在夕阳下,显现出苍桑之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