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昨日一口气发布了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文件,既有诸如交通运输建设的稳增长“项目清单”,又有“放松城投企业债审批”等促改革的配套政策,“双轮驱动”意图尽显。记者从权威渠道证实,接下来发改委还会推出“新一批工程包”,除了包含城市轨道建设、现代物流之外,还有新兴产业等。
记者注意到,在稳增长“项目清单”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关于当前更好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意见》(下称《意见》)。仅此一项就包括八方面内容,三十条措施。如要积极推进三大战略重大项目,包括:“一带一路”交通走廊,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同时,加快建设中西部(含东北)交通重大项目。
《意见》还强调,要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合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积极发展现代有轨电车;鼓励开行市郊快铁,年内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郑州等铁路客运枢纽,增加市域(郊)快铁开行对数;研究建设货运机场;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全面推进交通智能化,实施交通“互联网 ”行动计划,实施区域“一卡通”工程;改造升级运输装备。
市场情绪亢奋保证金上周净流入5652亿
伴随海内外资金持续涌入,A股本周继续量价齐涨,在资金的有力支撑及投资者亢奋情绪的推动下,沪指直逼5000点。分析人士认为,资金入市与赚钱效应正在互相形成正向激励,目前市场情绪亢奋,打破“牛市”趋势的因素并未出现,但应留意短期震荡风险。
多项数据显示,行情火爆与资金流入呈现明显的正循环。
投保基金最新数据显示,上周(5月18日至22日)证券保证金净流入5652亿元,5月前三周保证金已累计净流入1.05万亿。而3月30日至4月30日期间,保证金累计净流入额为8888亿元。今年以来,保证金日均余额已从1.16万亿增至2.43万亿。分析人士指出,原本频率为每月一次的新股发行本月变为两次,上周20只新股密集申购,造成打新资金再现大幅流入。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认为,在牛市逻辑未被破坏的前提下,资金入市趋势有望持续。数据显示,代表散户、杠杆资金的银证转账、融资余额均在快速上升过程中。
上周,两市新增A股账户数结束了连续三周的回落,环比增10.08%,新增投资者89.66万人,环比增12.5%。投资活跃度也显著提升,参与交易A股的投资者数量占已开立A股账户的投资者数量的34.88%,较之前的32.74%有显著增长。两市融资余额上周即已突破2万亿,再次实现万亿规模增长仅用了100个交易日。
主流券商认为,在大类资产配置转向股市及利率下行的周期之下,牛市格局依然不变。但在沪指临近5000点整数关口、短期投资者情绪十分亢奋的情况下,也应该留意短期波动的风险。
申万投资者情绪跟踪体系显示,申万投资者情绪指数(精选 全样本)均处于2012年以来的绝对高位。申万宏源提示,短期投资者情绪已极度亢奋,尽管中长期的牛市逻辑并未改变,但短期情绪量化的结果还需重视,上证指数5000点附近可能出现一定的震荡。
外资提前布局A股 RQFII、ETF再现大额申购
深港通推出预期升温,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提速,香港市场再度出现外资借道RQFII ETF提前布局。港交所披露的交易数据显示,近日,多只追踪A股主板及创业板指数的RQFII A股ETF均出现大额申购。
港交所交易公开数据显示,继上周获净申购7350万个基金单位、净流入资金约10亿元人民币后,南方东英旗下的富时A50中国指数ETF在26日、27再获连续申购,基金规模再增5000万个基金单位,净流入资金约7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华夏沪深300指数ETF 26日也见到有资金流入。交易数据显示,有约2.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26日申购了华夏沪深300指数ETF,该基金的规模因此增加了480万个基金单位。
不仅是追踪大盘股的RQFII A股ETF获大额申购,追踪A股创业板指数的南方东英中国创业板指数ETF,5月15日登陆港交所后也受到市场热捧。截至26日,该基金总发行规模达8500万个基金单位,较上市之初的2500万份大增6000万份,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则从发行时的3750万元飙升至1.65亿元人民币,增幅达3.4倍。
“近期A股特别是创业板的亮眼表现,让国际投资者越来越意识到不能错过内地股市的投资机会。”南方东英资本市场部分析师李梓维指出。有外资基金经理指出,外资对于A股本轮牛市行情一直处于踏空状态,内地资本市场的一些开放新举措,让越来越多本已套现离场的海外机构近期回归,同时也有一些新的资金加入了关注A股投资机会的行列。
日前,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联合宣布双方签订了相关备忘录,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将自7月1日起正式实施,成为继QFII、RQFII、QDII、沪港通等开放互通措施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又一重大举措。
“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明显提速,预计深港通近期就会获批,深圳证券市场也将很快纳入国际投资者可直接投资范畴,国际知名指数公司富时近日宣布启动A股纳入全球基准指数的过渡计划,MSCI更有可能于下月宣布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A股有望迎来巨额增量资金,一部分‘聪明钱’提前借道RQFII A股ETF布局很正常。”有分析人士表示。
厄尔尼诺风云再起农业板块或将受益
近日多国气象机构均确认,厄尔尼诺已经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一旦发生,蔗糖、水稻等农作物产量或将大幅下滑,从而带来价格上涨的预期,制糖业、种业等种植类公司相关产品价格提升。而对于下游饲料等农业板块而言,则带来成本的增加。27日农业板块表现抢眼,随着厄尔尼诺预期浓重,农业板块也将进入躁动期。
美国国家天气局“气候预测中心”(CPC)在5月中旬发布的一份月度报告中说,厄尔尼诺已经形成,截至5月初,赤道太平洋海域已经出现轻微至中度的厄尔尼诺。CPC预测说,厄尔尼诺“几乎肯定”会持续贯穿北半球整个夏天。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也显示,近期厄尔尼诺呈显著增强趋势。在南半球,澳大利亚气象局上周也正式宣布厄尔尼诺已经来临。厄尔尼诺会让环太平洋多个国家和地区带来强降雨、大干旱,由此还会引发农业减产、森林火灾、灾后传染病等等。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大约每隔2年至7年出现一次,它是全球性气候异常的一个方面。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已经发生十多次厄尔尼诺现象,而且随着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现象会越来越频繁。其中1982年-1983年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是最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历史经验来看,多数的厄尔尼诺天气会影响食糖、水稻、玉米、天然橡胶等农产品产量,从而推动价格上涨。对于大豆来说,在厄尔尼诺年份中,主产国的生产格局都是向好的。而对于天然橡胶来说,历史情况显示,厄尔尼诺现象对橡胶产量的确会产生影响。如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令东南亚很多地区干旱,印尼2009年橡胶产量同比下降11.3%至244 万吨。
历史数据同时显示,玉米、水稻等粮食,在厄尔尼诺比较严重的年份,其产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如1997年,我国当年玉米产量从1996 年的1.27亿吨下滑到1.04 亿吨,而同期的玉米单产也从1996 年的5.2 吨/公顷下滑到1997 年的4.39吨/公顷。而1998 年玉米总产量则增加到1.33 亿吨,亩产也恢复到5.27 吨/公顷。同时,这个过程在2009年也有所表现,2008年玉米总产量为1.66 亿吨,而2009年玉米总产量则下降到1.64 亿吨,同时单产水平也从2008年的5.56 吨/公顷下降到2009 年的5.26吨/公顷。而2010 年玉米总产量则增加到1.77 亿吨,亩产也恢复到5.45 吨/公顷。
在厄尔尼诺发生预期的推动下,市场担忧农产品产量下滑,从而带来价格上涨预期,这将引发市场增加对农业板块投资。因此糖业、种业等种植类公司将因厄尔尼诺现象引发产品价格的提升预期。
我国核电技术再获重大突破
环保部网站27日披露,对广西防城港核电厂3号/4号机组建设拟环评意见进行公示,此前25日对漳州核电厂一期工程环评受理情况进行公示。随着核电项目环评意见的完成,行业建设进入加速期。另据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近日披露,我国第四代核电技术取得突破,商用60万千瓦高温堆江西瑞金核电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获专家评审通过,为我国第一座商用高温堆电站项目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国内核电机组加速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核电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机构预测,按照我国核电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核电设备投资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核岛、常规岛和辅助设备等细分市场,将进入订单落地期。同时,中国核电首发申请已获证监会通过,将于6月2日进行申购,募资近160亿元;中国核建也已公布预披露文件,拟募资27亿元。核电资产借助资本市场,推动资产证券化提速,也给核电产业发展带来助力。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为23台,总装机容量为2138.6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7台,在建规模居世界首位。日前举行的中国核能国际大会上,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表示,预计年内还将有4台至6台机组核准开工,到2015年底,投运机组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30GW左右。
出口方面,“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效果逐步显现。中国核工业集团网站27日披露,近日与埃及核电管理委员会主席正式签署了《CNNC与NPPA核能合作谅解备忘录》。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核集团成为埃方核电项目的正式合作伙伴之一,华龙一号有望加速走进埃及。另外,李克强总理在访巴期间,中核集团与巴西核电公司签署了《关于在巴西进行全面核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支持华龙一号落地巴西。同时,我国将向巴基斯坦出口5台核电机组,均采用华龙一号技术,涉及金额150亿美元。
在核电项目加快启动和出口提速的倒逼下,我国自主核电技术也取得重要突破。高温气冷堆作为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发生堆芯融化和大量放射性释放事故,安全性极高。中国核建有关负责人介绍,高温堆未来将成为落实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优选堆型之一。
总体来看,核电机组建设的实质性推进,以及核电技术升级,将给相关设备企业带来数千亿市场空间,生产资质齐全和产品优势明显的零部件配套企业,将率先受益。
公司方面,佳电股份大股东为央企哈尔滨电气集团,主要从事特种电机生产,为国内核用电机龙头。公司研发的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已获得重大突破,将受益我国第四代核电工程建设。上海电气为核电主设备供应商,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市场占有率近90%。公司已于江西瑞金高温气冷堆项目签订了设备供货协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