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乌尤寺[2]坐落在乌尤山顶,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乌尤山四面环水,孤蜂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绿荫重叠。据《史记》、《汉书》记载,乌尤山原与凌云山相连,蜀郡太守李冰治理沫水(大渡河),开凿江道,引部分江水绕乌尤山而下,使之成为水中孤岛,也称之为青衣别岛。现山上有“离堆”石碑,离堆即离岸之意。
如今登乌尤山有水陆两条道路。从凌云山经麻浩东汉崖墓陈列馆,过铁索桥登山为陆路;由乐山城乘船沿江而下,直抵乌尤山西南麓为水路,都十分方便。
乌尤寺坐落在乌尤山顶,原名正觉寺,创建于唐朝,为唐代名僧惠净法师所建。现山顶建结茅亭,为“唐惠净上人结茅处”。据说当年诗人岑参在嘉州作刺史时,与惠净相交甚密,并作《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一诗,有“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猿鸟乐钟磬,松箩泛天香”之佳句。可见当时乌尤寺已建成。
北宋时,改正觉寺为乌尤寺,以山名寺。乌尤寺在明清时两度毁于战乱,现存建筑大多为清朝末年和近代所建。
1984年交给佛教界管理使用。僧人成立了乐山市乌尤寺佛教协会,乌尤寺住持遍能法师任会长。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乌尤寺根据实际情况,订立了“宗教活动试行规定”、“寺庙管理制度”以及对外开放、安全保卫、防火防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做到每个僧人职责明确,在从事宗教活动的同时,参加寺庙管理。
乌尤寺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拿出巨款将主要殿堂修复一新,“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的罗汉堂等建筑也次第恢复。
乌尤寺寺门正中书写“乌尤寺”三个大字,两侧的对联为:寺门高开洞庭野,苍崖半入云涛堆。
山门上还有“青衣别岛”、“慈云”、“法雨”等题字,使气氛顿然庄严、静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