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后,经过7年建设发展,绵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希望参加采访活动的记者,深入一线、深入采访,用笔和镜头弘扬抗震救灾伟大精神,讲好绵阳创新发展故事,让更多读者认识绵阳、了解绵阳、爱上绵阳。”昨(27)日,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怀福刚一抵绵,就接受了记者专访,对参会媒体寄予厚望。
灾区绵阳
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变化太大了,没想到今天的绵阳这样美丽安逸,这样生机勃勃!”第二次来绵阳的胡怀福,谈及对绵阳的印象时连连感慨。
胡怀福说,地震前来过绵阳,“很干净、很漂亮”。2008年,绵阳遭遇了特大地震。面对灾害,灾区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震救灾行动。经过7年建设和发展,绵阳发生了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变化。
“绵阳的变化,最直观的感受是交通更畅达、道路更宽阔、环境更优美、城市更发达。”胡怀福说,从北京到绵阳,坐飞机不到3个小时便已抵达;机场直通道、城市主干道高效便捷;健康绿道、直销菜市让市民生活环境更舒适。
胡怀福还大加赞赏绵阳的空气质量、创新创业环境。他说,绵阳党委、政府在抓灾后重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做好环境“功课”,包括生态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从绵阳去年的发展成就可见一斑。“在我看来,绵阳灾后重建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也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大宣传
讲好绵阳发展故事
本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旨在全方位展示绵阳科技城建设、创新创业环境、民生工程推进、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成果和亮点,展示绵阳人民顽强拼搏、坚强奋起、创新发展的精神风貌。
胡怀福表示,组织这样一个百家媒体跨区域的大型采访活动实属不易,绵阳市委、市政府和中国报协党报分会,以及绵阳市委宣传部、绵阳日报社等单位花了大量心血,做了精心筹备。希望广大记者朋友充分认识这次采访的重要意义,珍惜这次难得的采访机会、学习机会,与一线干部群众多沟通,抓住生动细节和鲜活语言,写好稿件,拍好图片,用笔和镜头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把绵阳精神、绵阳经验、绵阳创新发展的故事讲好、讲深、讲透。
“希望各参会媒体在安排好版面,多角度宣传绵阳灾后重建巨大变化的基础上,发挥新兴媒体作用,尽快让所在地区的人民和全国、全世界人民全面了解绵阳重建成果和发展成就。”胡怀福说,“我们宣传报道取得的实效,就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最好弘扬。”
深度交流
推动报业融合发展
胡怀福认为,随着新兴媒体飞速发展,传统报业的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技术革新等发生了深刻调整和重大变化,中国报业面临极大考验和挑战。
“此次采访活动,为广大党报媒体搭建了深度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胡怀福说,希望大家借这次到绵阳采访的机会,多多交流,取长补短,学习和弘扬抗震救灾时期灾区人民在遭受灾难的沉重打击后,不等不靠、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学习和弘扬社会各界患难与共、乐善助人的互助精神,在发展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不埋怨、不气馁、不妥协;在发展过程中集思广益,以提高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切实转变思路,转变发展动力,自觉融合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融合到新媒体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努力适应报业发展新常态、拓宽报业营收新渠道、推动报业经济新增长。
“只有这样,传统报业才能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华丽转身。”胡怀福说,“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报业的明天更美好,也祝愿绵阳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