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王进喜,我们都比较熟悉,也深深为铁人精神所感动;张海迪现在成了中国残联主席,她的事迹激励了几代人。大家可能不知道,大庆的另一位张海迪式的铁人,是失去双臂的残疾人,更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宽城人!
耿玉亭,男,河北省宽城县人,1939年出生。毕业于河北承德石油学校,同年来大庆参加油田化工生产建设,1976年他因触电事故不幸失去了双臂,但凭着顽强的毅力又重新走上工作岗位。1979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曾任黑龙江省大庆石化总厂炼油厂工程师,现在石化总厂工会龙凤体育馆当干部。
1963年,24岁的耿玉亭从河北承德石油学校毕业后来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在大庆石化总厂供电车间当了一名工人。勤奋好学的他刻苦钻研业务,很快成为车间的电气工程师。
1976年1月,在给硝铵生产装置送电试运过程中,耿玉亭为排除一台主变压器故障,意外触电,身负重伤。经医务人员及时抢救治疗,生命虽然保住了,但双臂却从肩胛骨处整个给截掉了,成了无臂人。
但一年后,他又坚强地站了起来。他说:“虽然我的双臂没了,但还有双腿。我要像萤火虫一样把自己的一点点生命之光奉献给党和人民。”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生活中的那些难以想象的困难,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把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又献给了石化生产建设事业。
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为了在班上不麻烦同事,他控制饮食,调整生活习惯,十多年在单位没有上过厕所。
他失去了双臂,双脚大筋又被电流击断,脚趾坏死,只能靠关节运动,顶风走不动路,顺风前进身体失去平衡。他就每天提前上班,不到2里多的路程,他需要走40多分钟,从未迟到过一次。他是搞技术工作的,读书和查阅资料时,得先用舌头把书页舔起来,用嘴唇翻国去一页,然后用下巴按好才开始读。为了使自己能重新拿起笔,他又动脑筋设计了一个专门写字的“牙磕子”。就是靠这支笔,用嘴叼着画了一张张设计图,完成了一次次任务,革新完成了高压开关柜,建立了整套的技术资料。
耿玉亭凭借自己丰富的技术知识和工作经验,千方百计为厂里解决生产难题。他发现在处理电缆故障过程中,送电之前对相位时容易发生短路事故,便通过多次试验,设计出一种专门对相位的设备,解决了这一问题。1982年,大庆石化总厂炼油厂修建四十号变电所。作为甲方代表,耿玉亭为设计部门提供了大量准确数据。在审核设计时,他建议将原设计中红砖结构的地下电缆隧道改为钢筋水泥结构,避免了隧道坍塌的问题。他还提出新的电缆走向方案,将6个弯拐法减成1个,节约数百米电缆线,为四十号变电所的顺利建成立下汗马功劳。
他不仅自己刻苦钻研技术,还大搞技术革新,培训工人。当他讲电工基础课时,有的青年能听懂课,却看不明白图纸,他就求人别用铁丝做个圈圈,焊上一根1米长的粗铁丝,将圆圈套在自己的头上当教鞭,边讲边用头上的教鞭指指点点,就收到很好的效果。1984-1986年,他又主动承担了重新审核编写《印刷电器作业操作规程》。厚厚的6大本,1000多页,20多万字,他硬是用舌头一页页的舔起,逐字审核修改,又亲自只身往返生产厂家多次,终于把一套完整的操作规程手册发到车间每个工人手中。他1977年被评为石油工业部劳动模范。他用嘴含着自制的“牙磕子”笔绘出一张张图纸,为了审阅资料、查找数据,用舌头翻阅了6大本20多万字的资料。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大庆党委授予他“身残志坚的技术员”的称号。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第三次来到大庆。油田职工家属纷纷涌上街头,争相与小平握手。人越来越多,小平亲切地向站在后边的人招手,说:“不能都握了。”但就在此时,他一眼看到了失去双臂的耿玉亭,特意走上前去,关切地问:“不容易啊,你的身体怎么样?”为了弥补不能与耿玉亭握手的遗憾,小平同志又与耿玉亭的妻子亲切握手,致以问候。
失去双臂使耿玉亭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但他没有退却,而是选择了继续拼搏奋斗,在工作岗位上领悟到人生的真正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