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草出端州,细滑胜于他处,名赛龙须

家乡区县: 肇庆市高要市

金渡镇位于高要市的中部偏北,与肇庆城区一河之隔,肇庆大桥、广肇高速公路穿镇而过。金渡花席既是日常的床上用品,又是传统工艺的精品。金渡花席原产地是高要的金渡镇,以手工编织而成。原材料是蒲草(即芏),因而又名蒲席,或名芏席。后改进工艺,将芏染上各种颜色,编织出来的蒲席称为“花席”。早在宋朝,金渡花席已是高要大宗外销的经济特产之一,几百年来,一直远销国内外。六十年代中期,国家主席-出访东南亚各国时,曾以工艺精湛的金渡花席作为特色礼品,馈赠外国友人。

花席的编织工序繁杂,是用种植3年多的蒲草收割后,经过晒黄、筛选、舂平、漂染等,再按样图经过编织,最后还要用坚硬滑石打磨平整,才算编织完成。一张细料(每寸15条芏以上)大床席,熟练的编织工都要花上5天时间,若编织复杂的图案,则要花上更多时日。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需求量日渐扩大,人们对花席的工艺提出更高要求,花席的品种和式样也越来越多,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时期,就有新的发展和突破。编织工人能够把北京天安门的图案、美丽的肇庆“七星岩”牌坊图案、“庆祝香港回归”、“振兴高要”等字样编织在花席上。在建国十周年之际,高要县人民政府曾以花席送北京展览,金渡花席轰动全国。一九九七年,值香港回归之际,金渡镇水边祥兴花席厂,为适应市场需求,大胆改革创新,在漂染和编织工艺上又有新的突破,改善了花席的性能,使花席不但适用于硬板床,而且也适用于当今人们普遍使用的弹簧床垫等软性床,解决了以往花席铺在弹簧床垫上容易在中间位置断裂的难题,花席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金渡花席的名声远播海内外,当时以每张一千元的价格被香港商人抢购一空,在花席史上添上浑煌的一笔。    金渡花席是高要的传统特产,观感好,手工精细,款式新颖,色泽鲜艳,图案清晰,花纹多样,手感好,柔软光滑,轻巧方便,可折叠,既美观,又耐磨,卫生舒适,冬暖夏凉,尤其对人体起到保健作用。

编织凉席的主要原材料有灯心草、蒲草、马蔺草三大类。灯草主产于浙江、四川、湖南等,马蔺草主要产于台湾、福建等地,而蒲草则以广东高要为佳。高要人编著织的凉席都用蒲草。高要金渡人种植的蒲草,细长,光洁,柔韧。《岭南杂记》有载:“蒲草出端州,细滑胜于他处,名赛龙须,皆此物也。”

高要金渡人最初时是手蒲划编织蒲包、芏袋等简单用品,后来发现用芏草具有夏凉冬暖的特征,于是这些带原来芏色的青席便产生了,这是高要花席的前身。当时编织青席的主要以金渡村的妇女为主,以后发展周边乡镇,逐步形成家庭手工业。

流沙(2015-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