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将乐属北路道(治所今南平市)。民国3年,属建安道(治所今南平市)。民国14年,废道改省、县两级制,将乐直属福建省。民国20年,复道制,将乐仍属北路道。民国22年11月,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将福建划分为4省2市,将乐属延建省。次年,事变失败。民国2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将乐县城,成立县苏维埃政府,直属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同年7月,国民政府实行督察专员制,福建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将乐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治所今邵武市)。民国24年10月,福建改划为7个行政督察区,将乐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治所今南平市)。
1950年1月31日,将乐解放,属福建省第二专区(专员公署驻南平)。是年4月后,第二专区先后改称南平专区、南平地区,将乐均属之。1970年7月,改属三明地区(专员公署驻三明)。1983年5月,三明地区改为省辖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将乐为三明市辖县至今。
三国东吴永安三年(260年)析建安县校乡置将乐县,属建安郡。晋隆安三年(399年)析西乡置绥安县,义熙元年(405年)改绥城县。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并入邵武县,隶抚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恢复将乐县;七年(624年)又并入邵武,垂拱四年(688年)再恢复;元和三年(808年)并入邵武、建安二县,五年(810年)又恢复,属建州。五代闽天德三年(945年)升为镛州,南唐时废州为县。宋后历属剑州、延平路、延平府、建安道。1950年l月18日解放,历属南平专区、三明专区(地区)、三明市。
1995年,将乐县将乐县辖古镛镇、高唐镇、万安镇、南口乡、白莲乡、黄潭镇、万全乡、光明乡、安仁乡、大源乡、余坊乡、漠源乡,7个居委会、124个村委会。
2000年,将乐县辖6个镇、7个乡:古镛镇、万安镇、高唐镇、白莲镇、黄潭镇、水南镇、光明乡、漠源乡、南口乡、万全乡、安仁乡、大源乡、余坊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5849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 古镛镇 37327人、 万安镇 8702人、 高唐镇 10790人、 白莲镇 12934人、 黄潭镇 12041人、 水南镇 18694人、 光明乡 8829人、 漠源乡 6402人、 南口乡 11941人、 万全乡 6825人、 安仁乡 8904人、 大源乡 7657人、 余坊乡 7445人。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