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淮剧

家乡区县: 盐城市建湖县

   沧海桑田,建湖人杰地灵。建湖县总位于江苏省东北部,盐城市中西部。东与射阳县交界,南与盐都县接壤,西与宝应、淮安两县(市)毗连,北与阜宁县隔水相望。
淮剧是江苏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建湖是淮剧的故乡。我所认识我淮剧有一种独特的魅力,深入人心。
淮剧,又称“江淮戏”,形成于苏北盐(城)淮(安)一带,其主要发祥地在建湖县境内,被人们称为“淮剧故乡”。目前,淮剧是江苏省主要地方戏剧种之一,流行于江苏、上海、安徽和台湾等省、市的广大地区。
我国的戏剧源远流长,唐朝时已经有戏剧的雏形,到了宋、金时期又有进一步发展,当时盛行的“诸宫调”已在盐城西北乡传开。旧时,境内各大乡镇都有戏台,筑在庙宇的前面,春季结社敬神,并演剧其上,称做社戏。据《建阳镇志》记载,宋代建阳即有戏台,明代建有戏楼,供民间艺人唱南戏,或用“诸宫调”进行说唱表演。至今淮剧音乐教科书里还有宫曲的影子。淮剧是建湖人民的伟大创造,它走过了门叹词和香火戏,走过了三可子和皮夹可,
走过了江淮戏和新淮戏,在建湖民间已经流传几百年(从徽剧进京算起至少也有200多年,实际上还久远得多)。在全国200多个戏剧中,淮剧是全国戏剧的奇葩之一。
淮剧来自大众,又深深地扎根于大众。自古以来,盐淮地区的盐工、船工、农民、渔民在劳动过程中,习惯随口唱田歌、秧歌、牛歌、号子,以吐积气,以鼓劲力,经长期传唱衍化,形成若干民间小唱。如《四季调》、《虞美人》、《孟姜女》、《秧歌》、《杨柳青》等。早期的江淮戏曲调,由于尚未完全脱胎于劳动号子,故又被称为“呵大嗨”调。发展中,艺人们逐步吸收里下河地区的流行曲调,从而丰富了说唱形式。这时候淮剧在建湖地区已由单个的民歌俗曲进化为较复杂的说唱艺术。
最初,淮剧的演出形式极为简单,基本上采用说唱形式,从一人清唱发展到二人对唱,又增加到三人演唱。这三人又扮成“生、旦、丑”三个角色,合伙登台演出,人们称这种演唱方式为“三伙子”。不久,又从“三伙子”发展到“六人三抵面”那时,淮剧艺人为求生计,一条破船串乡赶集,生活漂泊不定,终年过着夏歇街檐、冬蹲野庙的苦难日子,所以淮剧当时又叫“花子戏”。淮剧最终定型,得益于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徽剧的历史比淮剧早,演出形式比较成熟。随着有大批京剧艺人加入,最终被称为“江淮戏”。
淮剧与建湖人民相生相伴,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它植根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淮剧――这朵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在建湖80万人民的精心培育下,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zqq(2014-04-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