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经济情况LRR

家乡区县: 广东省高州市

经济
编辑

概况

高州——现代化生态都市(8张)
1986~1993年,全县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农业方面,全县根据市场需要,抓好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大力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建立起一批集约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创出一条具有高州特色的“三高”农业路子。199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32.81亿元,比1992年增长3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第二产业增加值8.93亿元,增长69.2%;第三产业增加值9.21亿元,增长54.8%。1993年,农业总产值为24.14亿元,比1992年增长11.37%,比1985年增长6.87倍。工业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改革,推行承包责任制,使工业生产迅速增长。199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25.13亿元,比1992年增长70.14%。[13]
2012年高州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7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财政总收入35.96亿元,增长1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3亿元,增长18%。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0%和12.2%。[7]
农业

1991年冬开始,全县农村执行“不放松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在西南部8个镇和北部古丁镇等9个镇实施“8 1”乡镇调整作物布局。是年,这9个镇的早稻面积从上年的20.4万亩减为15.5万亩,减24%;而主要经济作物(花生、糖蔗、黄烟、蚕桑等)面积从上年的7.14万亩增至9.14万亩,增加了28%。水果种植从上年的15.18万亩扩至1992年的22.7万亩,增长49.4%。[14]
到1993年,全县形成东部荔枝、中部香蕉、西部龙眼、北部杂果的区域化生产基地。是年,全县水果面积达99.27万亩,产量达44.08万吨,产值达10.45亿元,分别是1980年的19.23倍、85.53倍和229.62倍,粮经作物面积比例由1980年的8.1∶1.9调到1993年的4.5∶5.5。[14]
2012年,高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47亿元,增长3.3%。新发展一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4个、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在茂名市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7]
工业

远看高州新城
高州工业源远流长。据出土文物考证:商周时期,高州先民已懂得陶器制作;隋唐时期,已能烧制半陶瓷及瓷器;青铜器的制作,可远溯至战国年代,南塘镇一座战国墓葬中出土一件具有典型的百越文化特征的青铜短剑,东岸、平山等镇出土的10多面大型铜鼓,也是汉至隋唐期间的青铜文物。东岸镇良村发现的一处开采滑石矿的坑道及附近出土的滑石量具和制作工场,经考证是西汉文物。据《唐书》载,唐代潘州剌史冯子游曾以当地开采和冶炼的黄金进贡唐高宗,可见当时高州冶炼技术已达相当水平。长坡镇白淦村遗存有宋代的炼铅、炼铁遗址。明、清时期,日用品及生产工具的制作,农副产品的加工,多数仍依附于农村家庭作坊进行,只有极少数的匠铺、作坊在集镇从事专业生产。清末,高州城及各大墟镇的手工作坊逐渐增加,但规模都很小,一般只几个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高州知府在城郊秋林开办高州瓷器厂,先后雇请江西、湖南瓷业技工来作技术指导,生产瓷器用品。同年九月,高州知府设立官纸局高州分局,专司印制契据、票据和账簿等印刷品。清宣统二年(1910年),官府又在县城北较场开办贫民习艺所,购置有织布机、印刷机,这是高州活字印刷和机械织布的近代工业之开端。[15]
辛亥革命(1911年)后,私营工业有所发展,棉麻纺织、服装、印刷、食品、铁器锻铸、火柴和日用玻璃制品等行业纷纷兴起,经营方式逐渐由单家独户式的经营转向以师带徒、雇用工人或小股合营;由农工兼营转向专业经营,但规模仍然很小。民国后期,日寇入侵,政局动荡,赋税加重,通货恶性膨胀,私营企业处境困难,难以发展。民国32年(1943年),县城兴办了一间小型火力发电厂(由广南医院基金会及县商会出资兴办),后因亏损严重于民国38年(1949年)6月停办。1949年11月茂名县解放时,全县有私营小工业企业24户,个体手工业396户。此外,农村还有许多兼营纺纱织布的农户,一些土纸作坊以及季节性的糖寮、砖瓦窑、石灰窑。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7.28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6%(按1952年不变价计)。[15]

新老高州(13张)
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开始注意发展工业。刚解放不久,就把解放前停办了半年的电力厂修复投产,增添设备,提高发电供电能力。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兴办了一间制革厂。同时,发放贷款,扶持手工业生产,组织原材料供应,对其产品进行订货,统购包销,切实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至1952年底,工业户数(含国有、私营和个体户)由1949年的421户增至730户,工业总产值由177.28万元增至413.18万元,增长133%。[15]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开始后,县先后建起了粮食加工厂、松香厂、酒厂和大井陶器厂。又对私营工业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组成了秋林陶器厂、印刷厂、玻璃厂、火柴厂、机械厂、锅厂等六家公私合营厂。对广大手工业劳动者,则动员他们按自愿互利原则,组织生产合作社(组),到1956年,实现了合作化。1957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044.7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4.8%,比1952年增长152.8%(按1952年不变价计)。[16]
1958年,在“大跃进”、“大炼钢铁”、“大办工业”口号鼓动下,全县建起了小土高炉2000多座,办起了石鼓煤矿、石油厂、缫丝厂等一批国营工矿企业,将公私合营工厂和手工业社(厂)转为国营企业。1958年底,国营工业企业增至36个,职工增到9371人。一些新建单位在原材料供应、技术和管理工作上存在很多问题,难以维持。后来,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压缩,关闭了一批条件不好的企业,缩小了一些过于膨胀的企业规模,把一些转国营的集体企业退回原来体制。至1962年底止,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压缩为24个,职工人数减缩到1648人。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34.08万元,比1957年增长56.41%。手工业社也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条例和规定进行了整顿。1965年,全县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共有112家,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08.88万元,比1962年增长65.77%(均按1957年不变价计)。[16]
“文化大革命”初期对高州县工业生产的冲击和破坏颇大,尤以国有工业为甚。1969年国有工业总产值比1966年下降32.7%。“文革”中、后期,重建生产管理秩序,生产逐步回升,全县还增建了10多间工厂,其中国有5间,二轻系统2间,街道工业5间,其产品多数都是当时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迫切需要的,如氮肥、农机、自来水、自行车和人力车的内外胎、面粉及其制品等。同时,一些企业还把目光

高州鉴河图
瞄向国际市场,开发了日用瓷器、塑胶、皮革制品、彩色灯泡和特级松香等出口产品。1978年,全县工业企业共有288个,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1亿元,比1970年增长193.5%(按1970年不变价计)。[16]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工业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体制上,打破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发挥各种经济成份的作用,私营联合体和个体工业、外商投资企业蓬勃兴起;在产业结构上,克服了单纯为支农的狭窄思路,从本地实际出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新行业、新企业和新产品纷纷出现;产品方面,有些产品已由粗加工转向精加工,由单一产品向系列化方向发展。橡胶制品、化肥、松脂化工、灯泡、瓷花等项目发展较快,一些产品已步入全国或全省先进行列。从1981~1985年,全县新建镇以上工业企业30家,其中经委系统企业4家,二轻、街道、乡镇和部门企业共26家。[16]
1993年底,全县镇以上工业企业达267个,比1985年增69个。全县工业企业达到9340个,其中轻工业企业8411个,重工业企业929个,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化工、建材、采矿、橡胶制品、皮革制品。造纸、制糖、印刷、食品、饮料、五金制品、家具、服装、电器仪表、工艺美术雕刻为主体的多门类的工业湾系。全县工业总产值25.13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总产值为5.8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3.2%;集体工业总产值为5.1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0.5%;其他类型工业总产值为14.1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6.3%。其他类型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之和。[16]
2012年,高州工业总产值197.2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33亿元,分别增长42.3%和74.3%。新增规模企业19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46家。[7]
商业

历史上高州的商业贸易比较发达。从高州的出土文物中考证,西汉时期的滑石量具制作已成规模,销往邻近各县;外地的天然玛瑙珠饰等艺术品也销往高州。唐代,高州的商业贸易扩展至境外及海外国家。在高州境内,可见到湖南长沙窑出产的贴花壶和东南亚一带国家的铜质昆仑奴人像雕塑等艺术品;高州境内出产的茶叶、香蕉、红烟等产品也大批输往邻近各省及海外国家。清代,县城及各墟镇商店林立,其中在县城开设的振大林笔铺,前店后厂,所产毛笔远销两广。民国时期,县城和墟镇之间开通了公路,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同期,由于工业、金融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被称为“小佛山”的石鼓墟,成为粤西一带商贾云集中心,当地生产的土纱、土布、蚊帐布、织带、毛笔、火石以及小五金制品等远销海南、广西一带,还出口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17]
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组建了国营商业机构,设

小卢锅锅(2014-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