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最高层在北京会见,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与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会谈时,就新形势下国共两党和两岸关系及未来和平发展进程,提出了5点主张,包括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求同存异,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等。
“杰人观察”认为,最新的“习五点”,最值得关注和琢磨的是第三点,即“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习近平提出,两岸同胞要以心相交、尊重差异、增进理解,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要加强文化交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传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建设共同精神家园,实现心灵契合。
这一主张,也是过去数十年来,中国台海关系有关政治主张中,大陆方面首次将文化和人心的两岸沟通系统化和战略化,并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杰人观察”看来,这是中共方面深刻汲取香港有关问题的教训,并试图在未来处理台海关系时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过去数年间,香港有关政改的市民诉求和因此引发的“占中”、“反陆客”等现象发生后,大陆高层在内部进行了认真的政策检讨和对策研究,决策者意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过去对香港的治理,在注重和平过渡、稳定政局之余,忽视了不同制度文化下的民众心灵沟通和文化认同宣传。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香港回归后,虽然绝大多数香港市民都不否认大陆对香港经济和市民福祉的支持,但当发生矛盾时,相当一部分香港市民又不领情,甚至还“恩将仇报”地侮辱和驱赶给香港带去经济活力的大陆游客。
为什么会这样?大陆有关决策者经过反思意识到,对待香港市民,绝对不能像对待大陆人民一样,光靠一点经济物质上的恩惠,就能成功收买人心。在香港市民那里,大家对选举权、言论自由等非物质利益更为敏感和关心,而因为长达百年的制度差异,又客观上形成了香港和大陆对待政治问题的巨大文化差异,继而形成了传统文化的“沟通梗阻”。
正如此番习近平和朱立伦会谈时所提出的,人民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香港问题之所以反复发生如此多的尴尬,其实根本问题就是大陆方面忽视了对香港市民的文化统战,也忽略了两地人民的文化融合与心灵释嫌。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香港政治乱象带给大陆决策者的思考,化作了他们未来考虑台海问题的政治智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香港,台湾和大陆的文化认同与心灵互通,更有操作的空间,因为过去60多年来,虽然两岸分治,但台湾地区毕竟始终处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当中,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延续,比大陆地区更好更充分。
香港也好,台湾也罢,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文明之地。但因为政治缘故,导致大陆与这些地区隔阂日多,互不信任,政治在其中所产生的文化割裂、人心阻断作用,不可忽略。
政治家们需要明白的是,一片土地之所以成为一个国家,除了政治统治之外,最根本的要素还是这片土地之上居民的内心聚合,这才是国家的内在粘合剂,而要实现这种粘合效应,就需要文化认同和人心归统。
如今,要实现中华的大一统,归根结底不能靠几个政治领导人的签约或拍板,而要靠这些地区人民的文化认同、心灵互通和相互尊重。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今天,不管是大陆人民希望香港和台湾人民重归中华大家庭,还是港澳台人民对大陆文化的疑虑,其实最终都需要通过人心沟通和互敬互爱来解决。
从这个意义上说,“杰人观察”认为,此番习近平的“新五点”中有关文化和人心沟通的主张,抓准了统一的真问题,恰中了统一的肯綮,将对未来促进两岸尊重与认同,促进国家统一产生巨大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