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的鲁迅”宋泽夫
宋泽夫(1872-1942)原名殿康,后改名润,字泽夫。盐都秦南人。清光绪二十一年秀才,后考入南京宁属师范学习。历任国民党盐城支部长、亭湖中学董事长、盐城县中学副校长、盐城县参议会参议长、盐阜区参议会副参议长等职。在《新公报》等报刊发表杂文颇具影响,被陈毅誉为“苏北的鲁迅”。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有《横眉集——宋泽夫遗著选编》。
宋泽夫,是盐阜地区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在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中国,他站在时代洪流的前沿,站在人民和正义一边,秉性刚直、爱憎分明,其投枪匕首般的文章如同战斗的檄文,他因此被陈毅称为“苏北的鲁迅”。
矢志办学 开兴校先河
宋泽夫出生于盐城县秦南仓宋村,幼年失去双亲,由伯父宋翰西抚养成人。宋泽夫少年聪颖好学,才智过人。1895年赴淮安府会试,考中秀才,名列榜首。1906年,考入南京宁属师范,钻研新学,接受新思想的陶冶。在校期间,与淮安周实丹等人结为盟友,立志推翻莈王朝统治。师范毕业后,他怀着为蟝里培养人才和教育救国的强烈愿望回到盐城。那时,糝乡交通困难,风气闭塞,人们认为读书是富家子弟的事,一般纯朴农民?很少送子弟入塾读书。宋泽夫深谋远虑,不避艰辛,力排众议,将宋村“慈母寺”改为校舍,建成“盐城县立第三高等小学”,以后更名为“盐城县立宋村小学”。此举不仅惠及乡里子弟,兴读书风气,而且开盐城办学兴校先河,乡里士绅,纷纷效仿。
宋泽夫雄心万丈,矢志兴学。针对小学教育难以培植革命建国所需人才,县内少数初高中均设置于城内,若干家庭贫穷但有志升学的青年无法顺利就读的现象,宋泽夫变卖宋氏祠产,并向乡绅富户募捐,集资办学,在宋村成立“私立亭湖初级中学”,在城内箭道巷成立城区部,后来又增设了高中。于是由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教育,在宋泽夫的苦心策划下,一气呵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