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罗尼经幢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内南大街与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处,这里原是唐代开元寺的旧址,经幢为开元寺的建筑物,后寺废而经幢仍存。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文,故称“陀罗尼经幢”。
这座经幢全部用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外观造型酷似塔,所以当地俗称“石塔”。该经幢为河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中文名陀罗尼经幢
建造时间北宋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
建造地点河北赵县城内
文物属性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结构“石塔”
目录
1景点简介
2历史沿革
3建筑特色
4历史由来
5民间传说
1景点简介编辑
陀罗尼经幢(2张)
在拱桥之祖安济桥的故乡,还有一个全国之最,这就是赵州陀罗尼经幢。凡陀罗尼经幢
到赵县观赏大石桥的游客,几乎都要顺道往访这座石刻艺术珍品。
陀罗尼经幢位于赵县城内南大街与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处,这里原是唐代开元寺的旧址,经幢为开元寺的建筑物,后寺废而经幢仍存。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文,故称“陀罗尼经幢”。这座经幢全部用花岗岩石雕琢叠砌而成,外观造型酷似塔,所以当地俗称“石塔”。赵县古称赵州,其标准称谓应为“赵州陀罗尼经幢”。
2历史沿革编辑
该经幢建造于北宋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由礼宾副使、赵州知州王德陀罗尼经幢
成督办,赵州人何兴、李玉等人建造。高16.44米,是全国最高大、最完美的一座石经幢,其造型高峻挺拔又秀丽多姿,极具艺术韵味。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幢,梵语叫“驮缚若”,意译为幢。幢的本意就是旌幡,原本是我国古代作仪仗用的以羽毛为饰的一种旗帜。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教徒在长筒圆形绸伞上写经叫经幢,为了保持耐久,又将经刻于石柱上叫石幢,后来亦称为经幢。我国石柱刻经始于六朝,而石柱刻陀罗尼经则始于唐初。当时佛教密宗盛行,众信徒认为咒语——陀罗尼包含深奥的经义,倘若有人书写或反复诵念即会解脱他的罪孽,得到极乐。为使陀罗尼经永存,善男信女们便将它刻于上有顶下有座的八棱锥形石柱上,这就是当初较为简单的经幢。宋代以后,经幢逐渐演变成建筑雕刻艺术、佛教内容于一体的完美石雕建筑,赵州陀罗尼经幢就是这样一个突出典型。
shadow
拍摄日期:
© 2015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地图位置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陀罗尼经幢自然风景图片(14张)
3建筑特色编辑
陀罗尼经幢
赵州陀罗尼经幢坐北朝南,由基座、幢体和幢顶宝珠几部分组成,为八棱多层形式,共七级。最下面是一层边长6.1米的方形束腰式台基,束腰刻有莲花石柱和形象健美的金刚力士和“妇人掩门”雕像,姿态生动自然。台基上是平面八角形须弥座,分为两层,第一层束腰部每面雕三尊坐莲菩萨,第二层束腰部雕刻形似庙宇殿堂的房屋,还有仙山、宝塔、长廊、佛像等。第二层须弥座上面刻盘龙,上面峭立八座须弥山峰,峰峦中雕有庙宇、宝塔、人物、禽兽等。
须弥山之上,为经幢主体幢身,分为六节,均为八棱形。第一节正面篆刻“奉为大地水陆苍生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十八个大字,其他七面和二、三节幢身上刻楷书经文,行笔遒劲,结构严整,是一部优秀的书法作品。四、五节幢身上满刻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等。第六节幢身上面为一八角亭,其上安置的桃形铜制火焰宝珠塔刹,直指碧空。
幢身各节之间均置有八棱形华盖或幢檐,层层相托,形制则各有特色,雕有缨络垂幔、神兽和佛教故事等,为经幢石雕艺术最精华所在。
赵州陀罗尼经幢不仅是我国陀罗尼经幢最高大的一例,而且它造型华丽美观,刻工极为精细,是建筑造型和石雕艺术完美结合的杰作,是我国极为珍贵的石雕文物,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室外展区北展园——燕赵紫翠园,将陀罗尼经幢作为河北园的主要标志物,置于入口景区。
所有雕刻,形象生动,刀法娴熟,工艺精湛,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后晋是短命王朝,石刻艺术存世不多,故十分珍贵。
建造结构
陀罗尼经幢景点特色图片(19张)
基座
有三层。底层为正方形平面的低平须弥座(见石作),边宽约6米,由覆莲、束腰和上下两层叠涩组成。束腰每面用束莲柱分成三间,刻金刚、力士和火焰式拱门。第二层为八角形平面的须弥座,上下叠涩各三层,束腰用角柱,角柱间浮雕菩萨、伎乐等。第三层平面也是八角形,下为覆莲,上面雕成一圈回廊,每面分三间,明间刻出台阶。每间内刻有佛本生故事的浮雕。
幢身
最下为宝山,刻有龙和宫殿。上面叠置三段满刻陀罗尼经文的八角形幢柱。再上为八角形佛龛、蟠龙短柱和素面短柱,共为六层。每层上部是一圈雕饰带:下二层为八角璎珞宝盖上加仰莲,第三层为刻有释迦游四门故事的八角城阙,第四层为带斗栱的屋檐,与其下的佛龛构成八角形小殿,第五层为八角雕饰物,第六层为屋顶形饰物。各层幢柱的直径和高度向上递减,各层雕饰带也逐层变小,雕饰由繁而简,形成上收的幢身。幢身最上层的八角素面短柱和屋顶可能不是宋代原物。
宝顶
由仰莲、覆钵和铜制火珠组成,已不是宋代原物。[2]
4历史由来编辑
桃源宫内陀罗尼经幢
陀罗尼经幢位于九日山莲花峰脚下的桃源宫内,全部用石头造的,有七层二丈外高,八角形,八角有柱,皆雕侏儒,下底是须弥座,中间部分雕飞天,飞天的形态逼真,精美生动;上面是复盆,复盆起去的第一层是经幢的幢身,雕双龙戏珠,第二层、第三层幢身雕佛像,第四屋、第五层是经幢的主要部分,刻“尊圣陀罗尼咒”,经文顶面横刻“奉为今上皇帝资崇佛幢一座”十二字。第四层、五层、六层皆有出檐翘角,每一个翘角有铁环,用来串铁索,第七层,也就是最后一层,幢身和出檐就不是八角形的,而是变做四角形的,尽顶面安葫芦。陀罗尼经幢很有文物价值,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僖宗光启年间,南蛮作乱,唐僖宗下诏征讨,派节度使傅实做前部先锋入闽,并御赐唐太宗圣像一幅。傅实十分敬重李世民,既是御赐圣像,自然更加小心敬奉。傅实旗开得胜,平定叛乱,班师回朝时,路过泉州,很欢喜泉州,就在仁风街选一块宝地,奏请皇上恩准,大兴土木,建一座府第,取名“护安院”;后来又在九日山莲花峰脚的周井堡,建一座“禅林”新居,取名桃源。桃源宫的规模愈扩愈大,虽然改朝换代,唐王的威严仍在,凡是肮脏的物件都不准按宫头前过,附近村民要去作穑,挑肥粪都得去踅路,十分不便。唐王宫内供奉的唐太宗李世民,已经由人变做神,称做瑞安大帝;而且田都元帅相公爷、观音佛祖妈,也供奉在宫内。
竖经幢陀罗尼经幢
到宋代,超度亡灵盛行竖经幢,经幢有用纸糊的,有用布做,作用都相同。当时的风俗,经幢是竖在宫庙内,桃源宫香火旺盛,四五路来竖经幢的人就多,纸状布状摆摆呀一内,将宫内的佛像、神像遮遮咧,外面看不见内面的神佛,内面的神佛自然也就看不见外面的过路人。到宋仁宗天圣年间,丰州有一个姓葛的有钱人过身做大功德,便去竖经幢超度亡魂。没钱人竖的经幢是糊纸的,风吹易破;有钱人用布的,布的较有档头,但久了没破也会旧。乡里人知姓葛的有钱,就使唆说,不要用纸用布做经幢,要做干脆用石头,建一座石经幢,不怕风吹日曝,既长久又体面,符合葛府的身份。葛家是大有钱人,大施主,要起石经幢桃源宫主人没反对,所以一座七层二丈外高的石经幢就建造起来,将神佛遮在内面,于是便有了这座陀罗尼经幢。
5民间传说编辑
妇人掩门
在陀罗尼经幢的台基上刻有一座“妇人掩门”的雕像。相传,古时候赵州城里有一薛家烧饼铺,这铺子就在陀罗尼经幢附近。这薛家烧饼本是祖传,做工精细,香酥可口。有一段时间,薛家烧饼铺出了怪事:每天早上开张时,总发现少了一些烧饼。薛掌柜心里很是纳闷。这天夜里,薛掌柜关了店铺门,没有睡觉,躲在暗处想要看个究竟。三更时分,忽听“咕咚”一声,店铺门开了,淡淡的月光下一个年轻的妇人,风摆杨柳似地走了进来。那妇人进来以后,轻轻打开箱子,拿起一个烧饼大口大口吃起来,吃饱后还觉得不满足,又拿了几个才离开。
过程
薛掌柜暗暗跟在妇人身后,见那妇人径直奔向陀罗尼经幢,眨眼就不见了。薛掌柜看看四周哪也没有妇人的影子,觉得十分奇怪,只好回到烧饼铺子。第二天,薛掌柜又到这座塔下,仔细一看,恍然大悟。原来,这经塔的石座上有一浮雕,雕著一扇半掩的门,门里露出半个妇人的身子,长相和昨夜偷吃烧饼的妇人一模一样。薛掌柜越看越生气,回到铺里取来砍柴斧头,对准妇人的两苹脚砸去,斧起斧落,几下子就砸下了妇人的双脚,从这以后,“妇人掩门”雕像没了脚,薛家烧饼再也没有丢失过。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陀罗尼经幢旅游...(1张)
陀罗尼经幢(2张)
陀罗尼经幢自然...(14张)
陀罗尼经幢景点...(19张)
词条图片(6张)
1/2
参考资料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引用日期2013-07-26] .
2. 王其明 .赵县陀罗尼经幢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
词条标签:
河北名胜,旅游,文化石刻艺术,宗教,佛教
陀罗尼经幢图册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23770次
编辑次数:31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5-05-08
创建者:无常冥使
百科消息:▪泰安市博物馆,跟古代帝王奉祀泰山神▪河洛石文化博物馆,饱览河洛奇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