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建市10多年以来,伴随共和国前进步伐,百万福清人民领开放风气之先,借政策驱动之利,扬侨台区位优势,在改革开放、富民强市的道路上勇立潮头,阔步向前,构筑起了福清新世纪经济腾飞的坚强基石。2004年福清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延续了近年来不断增长的上升势头,达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最好水平,福清各项事业又登上了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全市上下呈现出了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
一是经济总量大幅攀升。全面超额完成2004年初市委提出的经济发展“234”目标任务,其中财政总收入达到20.38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70.97亿元,分别增长23%、15.56%和45.06%,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量、增幅均位居福州各县市区前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国民经济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跨越”: 一是地区生产总值从2001年突破200亿到2004年突破300亿元大关,仅用了3年时间;二是财政总收入在2001年10.27亿元基础上基本实现了翻一番,也仅用了3年时间,成为全省第二个财政收入过20亿元和国税收入过10亿元三个县市之一;三是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去年接近2.5万元,折合3000美元,这意味着福清已经提前16年率先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指标。能够实现这些突破,工业经济所起的作用最为明显,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去年全市实现工业产值624.3亿元,增长32.28%,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58.96%。
二是“三大需求”强势增长。投资、消费和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都得到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强势增长,全年累计完成投资总额66.94亿元,增长53.4%;“亲情工程”成效逐步显现,在海外、在国内和在福清的“三支福清人队伍”已经成为推动福清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去年全年内资实际到资达到21.49亿元,增长52.53%,实际利用外资2.03亿美元。外贸出口增势迅猛,全年实现出口总值34.15亿美元,增长64.95%。商贸市场日趋繁荣,引进了国美电器、拓福建材超市等大型连锁商贸企业,福清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8亿元,增长10%。
三是工业园区快速推进。融侨开发区“国家级”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凸显,南部片区开发和显示器产业园申报、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出口加工区建设已经启动;以电子信息、汽车玻璃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6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7.7%;冠捷、捷联显示器产量突破2000万台跃居全球第一;福耀汽车玻璃实现了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浮法玻璃第一条生产线顺利试产,福耀公司入选第六届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并名列第7位。元洪投资区镇街捆绑招商和“飞地”工业发展成效显著,许多经济指标实现了倍增式增长,第一期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全面竣工并基本招商完毕。江阴工业集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2、3号泊位码头和钢铁前期项目、国电一期等重点项目已正式动工,以福抗、福兴医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各类项目正在加速集聚;江阴港对外开放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新辟了美西、欧洲地中海和日本三条国际航线,加上2003年开通的西非航线,目前共开通了四条国际航线。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工业集聚、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四是发展格局更加协调。三次产业同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稳中有升,实现农业总产值60.94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63元,分别增长9.4%和10.28%,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达到233亿元。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去年高考上线率和中考优秀率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亚通公司设立了福清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含捷联)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7%。城区面貌进一步改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启动了清盛大道、福业大道、中环路等城区主干道建设,完成了元洪路拓宽改造工作,建成了龙山公园等群众休闲活动场所;城区交通状况进一步改善,“畅通工程”达到国家二等城市标准。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