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名吃——扒谷。它是用绿豆和菠菜或者青萝卜掺在一起制作的食品。先说扒谷这个词的词义,一般字典查不到的,待查一下方言词典,看看有没有记载,估计是民间口语的音译。扒谷的历史应该很长了,当地民间传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早年落难,行走至寿光,已饥饿难耐,恰逢一老妇人提篮经过,施舍其一坨绿色羹状食品,不知为何物。齐桓公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吃下,顿觉精神精神矍铄体力恢复,惊叹不已。其后,齐桓公终成霸业,怀念起当年这份救命食品,询问百官,却无人知晓。复派员至寿光访得,方了却此桩思念。 齐桓公吃扒谷的故事,应该发生在天冷时候。因为入冬时节,才是做绿豆扒谷的好时候,做出的成品更便于保存。寿光老百姓到时会选上等绿豆,加水浸泡后,加入菠菜或青萝卜,入石磨一起磨碎,然后挤压成型或攒成团,上锅蒸熟,即成扒谷。出锅的扒谷,颜色绿铮铮,如翡翠一般漂亮。你要服气,第一个做扒谷的人,肯定是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他对色彩很敏感,在蔬菜和豆子的同色相组合上找到美感,不经意做出了这一‘绿色食品’。
扒谷的味道独特,即有蔬菜的清香,又有淡淡的豆香。其实蒸出来的扒谷还不是直接吃的,正宗吃法是按炒菜做法,加五花肉加粉丝加粉条加韭菜上锅炒食。回顾前边的传说,齐桓公好像就那么直接吃了,不说要饭的不能嫌饭凉,就是饥不择食么。如之相比,本人是按正宗吃法领略了传说中扒谷的味道,只是起初不知道其为何菜,只当席间平常一道菜。扒谷香气浓郁热气氤氲上桌,猛一看似一盘翠绿色豆腐,表面撒少许墨绿色韭菜段,兼有红白相间的五花肉丁和绿盈盈的粗粉丝,十分好看。先来口肉丁香香嘴,再来筷子粉条哧溜哧溜,最后尝“绿豆腐”,感觉松软鲜香,不知觉咽下,没尝出何物。领席,当地朋友,不给答案,只叫我等外来客猜测。猜过几样,不着边际。似是而非说到小豆腐,人家笑了,说是接近了,这才告诉我们,这就是寿光名吃,炒扒谷。离了寿光地,就见不到这道菜了。什么是特色,这就是特色。 扒谷主料就是绿豆和菠菜,因为它们的颜色以及健康习性,扒谷算是一种纯绿色菜肴,而且在寿光历史悠久。通常是在寒冬腊月时制作,气温低下,不易变质。制作也非常简单,泡好的绿豆与洗好的菠菜用石磨磨成粗浆,然后上锅蒸熟即可。现代家里很少会有石磨,用搅拌机代替即可。这绿油油的食物,加上肉丝与粉条一炒,味道是难以形容的独特与美好。Welcome to Shouguan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