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多彩的洛阳灯宫世界

家乡区县: 洛阳市西工区

洛阳宫灯是一种汉族传统工艺品,元宵佳节常见的装饰品。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既可用于喜庆饰品,点缀升平;又可作艺术宣传,表彰新风。

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洛阳宫灯历史悠久,它创自东汉,盛于隋唐,久传不衰。相传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为粉饰太平,于元宵佳节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宫灯,各呈艳姿。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逐渐传出宫廷,流向民间。"宫灯"之名,即由此得来。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迁都洛阳后的第一个元宵夜,即在洛阳新宫内外和天津街上陈设百戏,遍饰宫灯,饮宴畅游。隋唐时期,每逢元宵佳节,洛阳全城家家宝灯高挂,处处明灯璀璨,人人提灯胜游,盏盏争奇斗艳。这种风俗,风靡全国,波及海外。宋以后,洛阳屡遭战乱,元宵节逐渐失去了旧时的风采,但宫灯制作技术,一直流传至今。

洛阳宫灯最大的一个“与众不同”,就是可以在用时撑开,不用时合上,伸缩自若,收藏方便,因此深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据传,1894年,慈禧携光绪帝途经洛阳,见洛阳宫灯张合自如,很是喜爱。随行官员回京后口口相传,便专门派人到洛阳购灯,由此引发当时洛阳宫灯制造业的兴旺。

张合架纱绸宫灯分三种形式,圆样宫灯,老样宫灯(蛋圆形),清化样宫灯(长圆形)。

圆样宫灯也叫门灯,主要用于大门的装饰,旧时富贵人家,逢年过节,大门外门檐下一边一个灯笼,庄严中透着肃穆,喜庆中映着富贵。

老样宫灯即蛋圆形宫灯,是老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式样,灯型自然流畅,主要作为商店的字号灯。说起字号灯,得顺便说说“开市”,旧时洛阳商业春节期间停业吃喝玩乐,过完年再开门营业,叫“开市”,正月初六是“小开市”,商户随自愿开门营业。正月初十到十四间,由商会选定一个黄道吉日,全市商业统一“大开市”。到了那天3时左右,全市商户张灯结彩,放鞭炮,燃烟火,热闹非凡。无论“大开市”“小开市”,商户都要在店门前悬挂“字号灯”。即在灯上写店铺字号和经营内容,其灯型美观,字型讲究,借此引来路人驻足评判。

徐心钰(2015-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