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是人类最早的朋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过它。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石器发展史,从人类为了生存制造并使用石器到人类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收藏观赏石,都充分证明人类与石头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应该要用博爱的胸怀去欣赏所有的美石。
爱石是赏石的前提,无论有无经济基础,只要能对大自然亲近对石头有爱就具备了赏石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赏石界已经不是富人的俱乐部,而是大众的游乐场,广大群众已经成为赏石文化和经济的主流。以巴林石为例,仅巴林右旗巴林石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人们通过寻石锻炼身体开阔眼界,通过赏石陶冶情操获得快乐,通过斗石增加交流了解石文化内涵。只有爱石才能形成良好的藏石赏石氛围。
赏石文化是个多元化的载体,至少要打破三个界限:一是打破性别与年龄的界限,不论男女老少只要喜欢石文化都是石友。大家参与,百家争鸣,共同构建我们的赏石理论体系,发展我们的赏石文化。只有这样,赏石文化到了我们这一代,才能得以发扬光大。二是打破地域界限,无论传统的、新潮的,东方的、西方的,同样的兴趣同样的爱让我们走到一起共同享受赏石乐趣。奇石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审美与快乐,同时给了我们广泛的创造空间,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只有广泛交流才能形成大的石文化圈,才能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三是打破石种界限,要放开眼界,无论玉石、玛瑙石、寿山石、黄河石、灵壁石、松花石亦或是陨石,不论岩石、化石、矿物晶体石等等,都是奇石大家庭里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员。公正评价各类观赏石,才能不断提高赏石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赏石文化理系。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有些人玩石完全是为了养家糊口,更有些人是为了投机,但这并不违背道德。任何文化事业的从业者也不可能全部是阳春白雪,有了不同人群的参与才能使这个石文化大家庭更加人性化和社会化。无论什么样的人群,只要对赏石文化有贡献,都应该值得我们尊重,都是和谐大家庭里的重要成员。
大爱之心推动石文化的发展,广泛交流促进石产业的繁荣。在新的历史时期,赏石的主体和客体都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主体已经不再是上流社会和文人墨客,石种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名石”。我旗于2012年8月在距今万年的小河西文化遗址木头营子乡发现彩石新品种——敖汉彩石,属粒屑泥晶结构,主要由15%的粒屑、2%的石英和83%的胶结物组成,硬度在3-5之间。它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石中富含化石成分,经中科院专家鉴定为3-4亿年前的石燕、鹗头贝等腕足类化石,属古生物化石。色彩丰富,图案古色古香,当属观赏石大家庭中的新贵。社会的发展,促使我国的赏石文化正在朝向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和谐共处的深层次赏石文化发展。敖汉旗天成文化园已经成为集宝玉石收藏、展示、交流于一体的古玩集散地,每天前来交流的社会各界人士平均三四百人,宝玉石集日高达千人。在这样的一个大的文化潮流中,只有正确的赏石理念才能更好地传播石文化,促进石文化的文明健康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