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和,彝族的婚俗嫁娶有它独特的一面,当姑娘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父母就在自家的面房上修一间屋子给姑娘独住,此房称为“姑娘房”,也称“草楼”、“女儿房”。一旦姑娘独住就预示着她已“成人”,可以随意地挑选心上人,父母不得有半点干涉。这时所有未婚男子便可以成群结队吹着树叶、笛子、芦笙、拉着二胡、弹着响蔑来串门子,也叫串姑娘房或爬草楼(因为楼上一般是装草,楼下关牲口)。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姑娘长大成人,找到合适的心上人,并互赠绣花荷包、枕套、鞋垫等信物为止。此时便宣告串门子结束,双方老人便为其置办婚事,不用媒人提亲说媒,婚事既简单又冷清,双方只请三亲六戚摆上几桌宴席后,新郎背上新娘回去就是。
彝族小伙的多才多艺就在这时得以展现,当他遇到心爱的姑娘,想上姑娘的姑娘房串门子时,为了征得姑娘的同意,第一次去的时候,他得吹着笛子去,如果姑娘同意和他结婚,就会打开门让他上姑娘房,如果不同意,那么即使他在外吹一夜的笛子,姑娘也不会理他。第一次碰了灰,可他还是很喜欢姑娘,于是他就会第二次去串姑娘房,这一次,他得弹着三弦去,姑娘还是不理他的话,第三次,他得弹着响篾去,并且在姑娘房外唱一夜山歌,这些都无法感动姑娘,那么他就从此死心,重新寻找心上人。
姑娘房是彝族嫁娶礼仪的体现,是彝族姑娘小伙谈情说爱的地方,现在,当你走进中和彝家,都能看到修在每户人家中的姑娘房,虽然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串姑娘房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但它留给我们的依然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