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永仁县紧紧抓住云南省文化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的契机,深入挖掘渊源流长的苴却砚文化,建立和完善“六个一”发展思路,强势推动苴却石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使之发展成为该县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正风劲帆顺、扬帆远航。
永仁县在推动苴却石艺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建立和完善了“六个一”发展思路,并认真落实到位,确保了苴却砚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在苴却石艺产业发展中,实行一个县级领导牵头、一个责任单位负责、一个工作方案推进、一个专门班子落实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成立了苴却石艺产业发展办公室,以“跳起摸高”的工作模式,加快推进苴却石艺产业发展,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分工落实、企业主体开发、社会积极参与的苴却石艺发展格局;并依托悠久深厚的苴却石艺文化,规划建设永仁县苴却石艺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包括苴却砚加工生产区、石文化饮食区等八大功能区,占地82.32公顷,总投资5907.80万元。永仁天彝苴却砚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已于2008年3月建成投产,2011年又投入资金23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目前,永仁丽石石材工贸有限公司已入驻园区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底投产;已有永仁县苴却民族工艺制品厂等5家苴却砚厂正在协调企业用地,搬迁扩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同时加强与中国四大名砚产地及攀枝花制砚企业的合作,扎实做好项目的论证、规划,做到“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洽谈一批”的滚动推进。积极扶持了永仁县民族工艺制品厂、郭氏苴却石艺厂等5家本地苴却石艺生产、销售企业;广泛吸纳会员,组建苴却石艺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学会和苴却砚专业合作社,支持行业协会开展活动。邀请中央电视台CCTV-4《走遍中国》采访报道苴却砚专题片《寻找失落的古砚》,邀请省内外主流媒体积极宣传推介中国瑰宝苴却砚,努力提升苴却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投入170万元收藏170方明、清时期的古苴却砚,在县城太阳广场周边设立了4个苴却砚展厅,把太阳广场打造成苴却石艺文化产业产品展销中心。在楚雄彝人古镇开设苴却砚销售点15个,在昆明增设销售点7个,在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国内25个省市增设销售点,加快苴却砚的市场体系建设;聘请江西、安徽等地的雕刻大师到永仁传授技艺,培养当地的技师,安排当地技师跟班学习雕刻技艺,加快推进苴却砚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依托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和苴却砚专业委员会等组织,把苴却砚制作工匠申报为省、州工艺美术大师,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发挥名人名牌效应。
通过几年来的加速发展,截至目前,永仁县已有各类苴却砚雕刻师124名,省、州工艺美术大师5名,共有苴却石艺生产企业17户,苴却石艺加工经营户39户,从业人员达600多人,实现年产值4300万元;《紫气东来三万里》砚、《天下第一佛砚》等一批苴却名砚先后荣获国家级、国际级金奖和精品奖。苴却石艺已成为我州文化旅游产业的特色文化名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