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回族弹腿武术是什么?

家乡区县: 沧州市沧县

“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弹腿四只手,神鬼见了都发愁。”弹腿是以腿功为突出特点的沧州回族武术门派,因腿足攻防迅疾,弹如弹丸而得名。多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中流传,出式为“汤瓶式”,招法刚猛爆裂,民族风格明显,所以又称“教门弹腿”。
关于弹腿渊源,有山东龙潭寺昆仑大师晚年所创潭腿;河南谭家沟谭某首创谭腿等说法,但无考据。而沧州弹腿皆源于沧县大褚村早已为武术界公认。承德新修《平泉县体育志》载,该县弹腿系大褚村回万良所传。清乾隆十六年(1751),大楮村回族拳师回万良去承德平泉县谋生。一日,一奉天镖师人称戴七套(因其力大,曾与七匹骡马角力而得名)者归家途中病倒于三十家子村。回万良闻讯将同是回族的戴七套接至家中,请医悉心调治。戴病愈后为报恩德授弹腿等武艺三载。回万良日夜精研,武技精进,名扬平泉。时有皇叔达摩亲王力大艺高,勇冠军中,闻讯前来比试。回思忖与权贵比武伤之不敬,便提议以“拨萝卜”之法角力,亲王先拔万良,使尽力气,万良犹如足下生根岿然不动。亲王叹服,脱下黄马褂赐予万良,并举于军中任职。回万良落居处二道河子小回庄,至今仍有弹腿传人。万良之孙回小辫返原籍大褚村传授武技,村中的把式一爷等人也去平泉学艺。自此,弹腿在沧州落地生根。

弹腿等武技传至把式六爷回积德(音),六爷功夫精深,颇有名望。当时有一脸长痣斑的恶僧占据附近村庄的寺院,自恃硬气功出众,刀枪难进而为非作歹,百姓虽恨之入骨却无他法。把式六爷决意为民除害。恶僧亦闻六爷名号,二人约定文斗:各踢对方三脚,被踢者背贴石碑而立,不得躲闪。六爷先踢,第一腿试僧功力,未尽全力,恶僧牢扎马步,气贯于身,并无损伤。六爷第二腿使出弹腿绝技,僧难支撑。恶僧胆怯,不待第三腿踢出即慌忙躲闪。六爷不忍伤其性命,以勇力威慑,脚踢石碑。石碑轰然倒地,僧人拜服而改前非。
把式六爷在沧州一带广收门徒,弹腿声名日隆,远近多有求教者。震慑狂妄镖师,手攀城门,以双腿夹烈马起而创“镖不喊沧”之规的李冠铭(回族,沧州城里人)也曾来大褚村求弹腿之精髓,同辈徒众皆称其“大师兄”。另有六爷亲传弟子回庆云武德兼备,有次在沧城粮食市与人称铁腿的王某发生争斗。王某落败后召集20余徒众持械群搏庆云。庆云夺过一根梢子棍,舞动如风,王某人手虽众却不得稍近。后经南皮张之洞举荐,庆云任著名民族英雄左宝贵贴身护卫。
受伊斯兰教义及刚健、勇武、不畏强暴民族精神的影响,经历代弹腿拳师的不懈努力,此派武技极具民族特色,独树一帜,自成含拳术、器械多种的弹腿门,在清末民初时达到鼎盛。
弹腿门以十趟弹腿为基本拳路,以十八趟砸拳为此拳术精华。十八趟砸拳又分前六趟、中六趟、后六趟,各代表不同技艺。另有太祖拳、短拳、滑拳等拳法。器械有拔步刀、连环刀、万胜刀、阴手枪、六合枪、扑钩、三节棍等。对练有单刀进枪、双刀进枪、三节棍进枪、三节棍进梢子棍、大刀进枪、单刀对练、白手夺刀等。

小小迷糊张(2015-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